脱贫之后应脱愚

标签:
脱贫幸福精神文明文化 |
http://s11/middle/61048f6dt7f4c326fb69a&690
这几年春节都在老家过,串门拜年中,但见左邻右舍的大门,灶台、箱柜等布什之上,大都贴有写在大红纸上的大大小小的“福”。有些“福”字,还是倒过来粘贴的,据说是取谐音图个“福到”的吉利。
福满门庭,这是人们古来就有的祈求。何谓“福”?《韩非子》曰:“全寿富贵之为福。”《说文》云:“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现代汉语词典》说:“福,即幸福,福气。”然而,富贵也罢,百顺也罢,幸福也罢,手里都得有钞票。囊空如洗,债台高筑,自然不会有令人称心的境遇和生活,也自然无“福”可言。
且说现在,在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发展的好政策下,的确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不少农民成了“暴发户”,买来了小轿车,盖起了小洋楼,但脱贫后更多的是“愚”,主要表现在:一是攀比挥霍之风有所抬头。在婚丧嫁娶办事时,看谁用的车好,用的车多,吃的饭好,吸得烟好,招待的档次高,送的彩礼多。我见过一次农村迎亲队伍,名车达15辆之多,浩浩荡荡,好不威风,看似威风,实则浪费,总之是
攀比之风作怪。二是封建迷信之风“方兴未艾”。农民有的有钱了,在物质上富有了,但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他们有病时找“跳大神”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找“算卦仙”,盖房、选墓地看“风水”,以求神灵保佑平安。三是黄、赌、毒依然存在。有的富裕农民有了钱后,整天赌博,有时一掷千金,赌资高达千元、万元,有的还明目张胆地娶二婆、三婆,这些人寻花问柳,招妻纳妾,伤风败俗。在当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显而易见,腰包涨鼓了,远非就是幸福的全部内涵。钱,在启动人的智慧人的活力的同时,也能启动人的贪欲人的邪念。如果在物质上富起来后,不在精神上也“富”起来,只脱贫不脱愚,那么“富”就可能导致“腐”,就会造成生活腐败,道德沦丧。因此,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