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6103c005gw1f39pzeojrej20c80ec757.jpg吗?" />
(馆长打脸图)
1、如果官网高清图有用,还去逛博物馆干嘛?
博物馆就是用来欣赏和发现的,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经历本身就是对艺术的解读。
2、每个官网都有高清图么?高清图真的能真实反应展品吗?
不是每个官网都有高清图。而且像国外很多博物馆展品连名字都是各种语言的,要参观者去搜都不知道怎么输入,难道我想看个图还得会全球语言不成。
所谓高清图并不能真实反应展品的信息。一般的高清图只是对正面背面拍个照,而且是在摄影棚的那种指定色温下。看图是根本无法看到展品的立体效果的,参观者从自己角度参观拍下来的效果是所谓官网图不能取代的。我记得我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做过一期节目,由副馆长介绍毕加索的雕塑。当时特意让我们绕着雕塑从不同角度感觉和欣赏展品,这哪是一张官网图能解决的。再说画作,相对于雕塑来说已经非常不立体了。但是自己的角度能拍什么呢,我拍过一批莫奈的睡莲,全部是不同倾斜度的侧拍。我为什么要侧拍?因为从侧门能看到每一笔油的深浅,能看到底色是什么,在上面加了什么,这笔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画的,运笔上什么位置重什么位置轻,都是靠自己的观察才能找到自己的体会。
官网都是恒定色温的光线下拍出来的。其实很多展品在不同的光线,角度,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大家也知道很多名画在不同角度看,人的表情都是不同的,那么参观者找到一个自己发现的角度记录下来,有什么错呢?
我在这篇文章封面用的图是摩根图书博物馆的照片,我从自己找到的角度给博物馆拍的。博物馆本身就是艺术品,这个是不会有所谓什么官网图存在的,因为是没有固定一个标准的角度的。
3、拍摄,本身就是再创作和艺术解读的一部分。
不同摄影师同时拍一个人,拍出来是不一样的。艺术品也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记录下同一个展品的照片,肯定也不一样。这个社会正是因为人人都是创造者,正是因为多样性才变得丰富而美好。很多博物馆现在都鼓励大家拍照分享,很多官方会在ins上或者fb上建立某个展览的话题,让大家积极用这个话题拍照分享。为什么不呢?我特别喜欢看别人分享的博物馆照片,因为你会发现他拍出来的和你不一样,会有很多新奇的角度或者见解是我所不曾想过的,他们激发了我的灵感,让我愿意为了别人的理解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博物馆看同一件展品。
4、记录和分享只是炫耀么?
不管是不是为了发朋友圈发微博,记录分享自己的体验并没有错,成天把别人的分享理解为炫耀的才是负能量。如果不是别人的照片,我们怎么会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如果不是别人的记录,我们怎么会对那么多未知有向往。不是专家不是艺术家就没有记录的权利吗?不是专家才懂艺术,艺术本来就是给每个人欣赏的,不管你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都不应该以苛刻的标准要求。艺术品也好,古董、科技或者任何其他博物馆的展品,都是人类发展的结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缔造者,我们的作品也有成为展品的可能。而且正是因为大家都爱拍爱分享,这社会对展品的兴趣和认知才会更深刻,文化氛围才会更浓郁不是吗?
5、博物馆该不该拍照?
我觉得在不影响展品的情况下拍照应当被支持!现在手机相机基本功能都有,关掉闪关灯拍不会对展品造成伤害,不要使用自拍杆影响别人。对于特别多人拍照的展品,博物馆应该建立良好的安保和疏通机制,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少数的不文明行为而否定所有拍照的意义。认真欣赏和拍照并不矛盾,并不是说拍照的人就不一定认真欣赏,鼓励认真欣赏就要否定拍照这是最常见的以点概面了。
现在有一种装逼,是逆流装逼。比如大家都去吃一个新产品,就在旁边说人家去吃是跟风是装逼,以显得自己不随大流的高逼格。副馆长大人如果有时间彰显自己的高逼格,不如多花点时间涨姿势练修为。
以上,祝每个逛博物馆的人儿都有心得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