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诗 词 里 听 棋 声
(2017-10-31 19:18:14)
标签:
棋声丁丁剥啄顾鼎臣楸枰 |
分类: 围棋诗词 |
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描摹棋声的作品,而此类作品最早出现于唐代。这是因为,棋声的音律、音色、音质、分贝与落子的力度有关,更与棋具(棋盘、棋子)的质地直接相关。举个极端的例子:杜甫寄居成都草堂时期穷愁潦倒,伙食费都靠好友严武接济。想跟老伴下棋却没有棋盘;小儿子想钓鱼却没有渔钩。无奈只好“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可以肯定,小儿子敲针做的渔钩只要挂上有味儿的鱼饵,尚有可能钓上鱼来;但是,用纸画的棋盘下棋,绝对不会发出动听的棋声,弄不好还会把纸棋盘戳出洞来。而在杜甫生活的唐代社会上,早已流行高档棋具。唐代最流行的棋盘是用楸木加工为片再纵横编织而成的“侧楸局”,这可从“側楸敲醉醒”(李洞)、“闲对楸枰倾一壶“(温庭筠)、“松窗楸局稳”(郑谷)、“井里交连側楸局”(沈彬)、“玉子文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杜牧)等唐人诗句中得到证实。而在统治阶层中,则有以金玉为材质制作的豪华型棋盘,上官仪在《五言奉和咏棋应诏》诗中提到的“宝局”就是用“金枰”制成的。冯贄《云仙杂记》记载,唐代还有一种用“响玉”制作的棋盘,具有“棋枰声与律吕相应”的音响效果。唐代棋子也名贵多样,由蚌壳和海滩鹅卵石制成的棋子最为别致,因而屡被唐代诗人所咏赞。如李洞“棋分海石圆”、李商隐诗“海石分棋子”,齐己《谢人惠十色花笺并棋子》诗中“海蚌琢成星落落”。不难想见,用如此讲究的棋具下棋时所发出的棋声,该有多么响亮清脆、悦耳动听!而唐代诗人几乎全都是围棋爱好者,于是,对“棋声”的描摹开始大量出现于他们的诗作中。如白居易《池上二绝》:“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司空图的残句:“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许浑《村舍》:“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夜雨寒。”皮日休《李处士郊局》:“园里水流绕竹响,窗中人静下棋声。”李中《访蔡文庆处士题》:“藓色花荫阔,棋声竹径深。”
此外,僧舍、寺院也是听棋声的绝妙处所。如宋代赵湘《寄湖州刁殿丞》:“秋尽棋声过竹寺,雨余诗思落茶山”;《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咏棋诗中写道:“夏竹照琅玕,凉飔忽又至。一枕梦江南,棋声在秋寺。”此诗中的“琅玕”,本指圆珠状玉石,此处指玉子即玉石棋子。清代金农《水北兰若与孔毓铭对棋即送归里》也写到僧舍里的棋声:“僧寮一局子丁丁,本欲忘机机反生。”
在雨中听棋声,更是饶有情趣。宋代楼鈅的七绝《小酌元卫弟听雨》写道:“小阁临流暑气清,藕花的的照人明。移床更近栏边坐,要听棋声杂雨声。”你看诗人下棋的环境:水旁亭阁下,流水潺潺,荷花红艳,哗哗雨声与丁丁棋声混响在一起,此情此景该有多么美妙!
那么,棋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其音质音色是怎样的呢?许多古诗词用象声词做了描摹。而其中最贴切、最传神的象声词当属“丁丁”二字。丁丁,最初指伐木声或敲木声,如《诗经·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此处丁丁乃伐木声;《诗经·周南·兔置》中“肃肃兔置,椓之丁丁”,此处之丁丁指敲木声。其后,丁丁被泛用于雨声、漏声、马蹄声、佩玉声等等。但是,自北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的名句传世之后,“丁丁”(读作ZHENGZHENG)二字就成了棋声的专利。元明清历代诗词中再出现“丁丁”,多指围棋对弈的棋声。在特殊语境中,甚至成为围棋的代名词。如宋代文同五律《和邵兴宗棋声》:
二客与棋酬,寒声满側楸。
急因随行发,断为见迟休。
花下莺翻翼,林间鹤转头。
丁丁竹楼下,不独在黄州。
清代纪晓岚七绝《桐荫观弈图题诗》:
不断丁丁落子声,纹楸终日几输赢。
道人闲坐桐荫看,一笑凉风木末生。
还有些古诗词将棋声喻为“剥啄”。剥啄,象声词,本指轻轻的叩门声或禽鸟啄食声。宋代之后,多用来描摹棋声。如苏轼《次韵赵令铄惠酒》:“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陆游七律《自咏》的颈联:“高枕静听棋剥啄,幽窗闲对石嶙峋;其《初归杂咏》曰:“窗下初收剥啄棋,疏帘窣地画阴移”。清代钱谦益《观棋绝句》:“疏簟清帘楚江秋,剥啄丛残局未收”。陆游又曾把棋声喻为“腷膊”即禽鸟鼓翼、张合翅膀 之声,如其《闲趣》:“闭户棋声闻腷膊,卷帘山色对嶙峋”。
也有些诗人将棋声喻为冰雹落下之声。如南宋郭应祥《踏莎行》:“棋如飞雹晴空下”;陆游《道室杂咏》:“棋枰窗下时闻雹,丹灶岩间夜吐虹”;宋代姚勉《赠棋翁挟二童皆高弈》:“一声飞雹枰子落,应手钧天仙乐作。”姚勉把棋声比作仙乐,可谓绝妙之喻!
古诗词中描摹棋声的佳作不胜枚举。如要从中挑选一首最佳者,我的选票将投给宋末元初诗人黄庚的七律《棋声》。其诗如下: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
一枰玉子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
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空亭石几寒。
在本文将收笔时,我又想起一件有关棋声的奇人奇事: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江苏昆山出了个顾鼎臣(1473—1505),俗名“顾大麻子”。他33岁中状元,后任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此人爱好广泛,一边当高官一边研究医道和围棋。他精于眼科,曾著《医眼方》一卷已佚;他精于弈棋,堪称围棋高手。他在《未斋集》中说:“饱食后犹宜创制新异”,意即吃饱喝足了就要研制点儿新玩意儿。于是他创制了空前绝后的一种棋盘“鼓枰”。做法是“因桌为枰,冒以牛革,名为鼓枰,每落子填然有声”。不难想见,用这种牛皮做成的鼓式棋盘下棋,如同敲鼓一样,那棋声该有多么响亮!不过顾鼎臣研制的“鼓枰”没有流传下来,惜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