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文:执著的演绎

标签:
赵志文中国马术骑手马匹杂谈 |
分类: 骑手故事 |
http://s7/middle/61038d38tc1f14dce4906&690
相约在星巴克,我像往常一样,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备好录音笔,开始了与这位特别的采访嘉宾的畅谈。我第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是想了解他喜爱马的具体原因。赵志文很认真地思考,良久,莞尔一笑,眼神很坚定地告诉我:“找不到特别的理由,只是知道从第一次见到它,就感觉似曾相识,无条件地爱上它!”赵志文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骑马,并且骑得很好,他对马的那种特殊的情感也有感染到赵志文。他在得知自己的儿子也很喜欢骑马后,非常开心,因为从此以后他的身边多了一位能够朝夕相伴的马友,可不是人生乐事呢!事实上,赵志文的童年因为有和父亲一起骑马的经历而变得有很强烈的幸福感。
“每个喜欢骑马的人都想要拥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我也不例外,记得在10 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匹5 岁的阿拉伯马,骑着自己的马,感觉很兴奋,很幸福,很开心,但是这匹马很有个性,刚开始的时候很不听话,有自己的脾气,不好操控!” 赵志文坦言,“后来经过相处,互相磨合,我也渐渐懂得要想更好地与马打交道,必须要与马多接触、多了解,不断地练习骑马。”赵志文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女朋友,每天和它在一起,给它洗澡、修理,像照顾小孩一样为它做好每一项细节工作,慢慢地就了解到它的生活习惯,懂得它独特的语言,知道如何与它沟通,同时马儿也渐渐地越来越了解赵志文每个眼神、每个动作的意图,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来越有默契。
从第一次体验到骑马的那种快乐的感觉以后,赵志文就想要做一个真正的职业骑手。由于在他很小的时候,参加比赛的级别都是比较低的,所以那时的赵志文做梦都会梦到自己作为中国选手在参加国际性的大型马术赛事,经常就在梦里开心地醒过来。再加上一直受到父亲喜欢骑马的影响,就开始跟随着父亲勤于练习骑术。后来找了专业的教练指导,再之后要上学,但他还是抽出课余时间骑马,并且参加了欧洲很多国际赛事,茶余饭后还会和父亲一起讨论马匹知识。
辛苦的付出终归会有回报,2004 年10 月赵志文获得了法国一级马术教练证书,这是他自己和父亲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当他达到这个高度的时候,很自然地,他有了新的目标,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希望能够尽快参与到国际赛事。虽然当时的赵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新的目标仍然需要不懈的努力。回忆起那些奋力拼搏的日子,训练时的辛苦、完成难度时的激动、失败时的挫败感等,赵志文说:“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当我问到他,是否曾经对这样的选择有过彷徨和怀疑,他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从来没有,即使同龄的孩子都在享受着各种娱乐活动,但我自己就是因为喜欢,所以从来不觉得辛苦。”从他的眼神中,我解读到这样一个词——“执著”!
当赵志文回想起08 年为北京奥运会备战的日子,不禁有很多感慨:“大家都知道,马术是一项比较高端的运动,成功的因素除了天赋和努力,同样需要承受高额的比赛费用。当时自己很幸运拥有很棒的教练保罗·肖克穆勒(Paul Schockemohle),他为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并且使我有途径获得有奥运参赛资格的马匹。但有个很大的问题是,马匹的价格高昂,如果没有赞助,凭借自己家庭的力量实在是杯水车薪。教练很体恤我当时的处境,提议破例租借马匹给我,条件是需要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面对这个同样巨额的数字,母亲当时很犹豫,希望我可以朝着其他方向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父亲对我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因为当时的我,即使心存对父母的愧疚,却从未有过放弃做一个职业骑手的想法。于是,为了圆我的奥运梦,父母最终转让了一家在法国经营了20多年的餐厅,并回国积极奔走,得到了江苏省政府的支持,终于解决了参赛马匹的问题。不得不说,那的确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特别是从经济方面来看,当时的压力真的很大。然而,我想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最可贵的就是父母在精神和物质上给我的这种双重帮助!”
“现在中国的马术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这次回国后感受很深。国内举办的赛事,从赛事规模、马种质量、场地设备等各方面条件来看,规格都越来越高。可以说,我个人对中国未来的马术市场非常看好。”赵志文介绍到,“回国后我都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附近的Clearwood马场训练。这个马场的条件比起国外的马场丝毫都不逊色,这一点的确是个值得国人欣喜的变化。虽然中国骑手目前的整体骑术水平还不容乐观,但随着马术在中国的普及,这项体育运动的腾飞也是指日可待。”他还提到,现在国内骑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对骑马技术、马匹护理、与马相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了解还相对欠缺。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专业的教练对骑手骑术水平的提升的确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国内外有很多关于马术的专业书籍报刊,如中国的《马术》杂志,国外的《Horse》、《Dressage Today》、《Horse & Rider》等杂志,但赵志文一再强调实际的操作和经验才是骑手最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他骑马这么多年的切身体会。他说:“有一个好的教练,他会实时指导你在什么时间段需要做哪些工作。经过教练的指导,骑手也会和马匹达成属于他们俩个真正的默契合作,而这些是永远无法从书本上获取的。除此之外,自己也要经常和老师请教,你会发现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以我之前接触过的很优秀的骑手为例,他们也会把每天的练习看成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才会不断有新收获。”
当我问及他是怎么看待以往取得的马术赛事的优异成绩时,他淡然地笑说:“还需要提升,现在无论从马匹知识、骑术还是经验方面,我都需要更深入地提高。只是很坦率地讲,比起国内骑手,我的优势就在于见识更广一些。有难得的机会能够游历全球马术发达的国家很多顶级的马场,向马术界的前辈请教,有效地拓宽眼界,个人素质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现如今,赵志文已经拥有自己的团队,有专业的马夫、兽医和装蹄师。“对一个骑手来说,这个团队的人员至关重要。不仅需要考虑他们的人品,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有责任心,是否互相信任等,更需要考虑专业技术,包括是否懂马,是否适合各自的工作岗位”,赵志文说道,“对于马夫工作能力的考察,主要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很好地照顾马匹,能够很敏锐地察觉马匹的身体是否感觉舒适。如果有突发情况,他们也能够及时做出专业的反应及处理意见。而装蹄师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要为马匹选择合适的蹄铁,并有能力根据马匹蹄形的大小加以修整,使之相一致,保障马匹正常能力的发挥。兽医同样是关键的人物,他们全权负责马匹的身体健康,使之保持充沛的精力。我真心地感谢团队成员给予我专业的工作及帮助”。他觉得,一个骑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在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他们在工作上能够做到彼此信任,并在第一时间讨论出现的问题及分歧,最终权衡利弊,作出最明智的决定;在生活上能够互相照顾,相处融洽,把彼此看待成家人,这一点至关重要。赵志文还举了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马术的运动内涵有些近似于F1(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的赛事精神。比赛的最终结果不仅仅是靠一个骑手或是一匹马,而是依托着整个团队的力量。所以,赵志文非常重视这个团队的建设,他也的确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有一个很棒的团队为他工作,使一切事情都能够井井有条地运转起来,即使它是个庞大的工程。
在国内,赵志文有3 匹马,其中最喜欢的马是Tigris,是一匹霍士丹马,源自德国北部的Schleswig-Holstein 地区。它今年14岁,马鬃是黑色的,被毛为枣骝色。赵志文和Tigris 的竞技状态很好,他们一同出征了5 月份的鸟巢大师赛。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其实今年赵志文在欧洲买了一匹新马,但由于这匹马的血液中带有病菌,所以在中国的检疫没有通过。他介绍说买新马的初衷是出于对爱马Tigris 的怜惜,因为它的年龄毕竟大了,想要让它尽量少地参与赛事,多多休息,以免因为过度劳累、体力透支的原因给它带来伤病,那样的话就很不值得。但很遗憾愿望落空,他幽默地调侃道:“替补队员实在是不太给力!”
今年,赵志文还会参加10月份举办的“2012 国际马联(FEI)世界杯场地障碍赛”中国联赛,目前都是积极投入于这些赛事的备战。他每天会在马场骑6-7匹马,训练大概10个小时左右;并且计划是继续参与国外赛事的同时,也更多地参与到国内的赛事。“现在我还急需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来自马主、赞助商、驯马师、马术界的前辈等所有支持我骑马的人,希望能够继续给予我帮助。我将竭尽所能不断地带给他们新的惊喜,并且我坚信我们共同的期望马上就会实现”,赵志文说,“马主和赞助商是骑手有力的物质保障,帮骑手规避掉高昂的骑马成本。一个骑手要想参加比赛,尤其是高水平的比赛,除了自身出众的能力,其他硬件条件也同样必须够资格。就拿马匹来说,骑手通常需要至少3-4 匹马为参赛做全力以赴的准备,这是骑手对赛事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这样就能够确保马匹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诸如马匹受伤类似意外出现的概率。希望将来可以找到更多的马主和赞助商买马,使自己多拥有几匹马。”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都说起了对未来的规划,我不得不承认赵志文畅想的未来的确很美好。他很认真地总结起来,希望自己也可以同那些六七十岁仍然骑马的前辈媲美,甚至还想要有所超越,拥有强健的体魄,即使到80岁仍然可以参加比赛。当然,如果需要做其他的准备,创办一个马术俱乐部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兼顾创立一个买卖马匹的咨询公司,帮助那些马术爱好者选马。他说:“因为我曾在全球最好的马场工作过,比如Hubert Bourdy,Paul Schockemohle,Kevin Staut 和Ludger Beerbaum。所以我对这些国际顶尖骑手及其马场的信息了解更多一些,借助这些经验和人脉,我会尽力帮助我们国家的骑手及马术爱好者做更多的事情,使他们少走弯路,可以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情,避免受骗。我觉得这是认识更多志同道合朋友的绝佳机会,我很珍惜,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最后,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做一个职业的马术教练,开办马术课程,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推进中国马术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更多内容,请见《马术》杂志2012年6月刊
(《马术》官方网站 www.hors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