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洲乐活马术

(2011-10-22 19:40:40)
标签:

杂谈

EQUINE LOHAS OF AUSTRALIA

澳洲乐活马术

 

文/ 赵颖

 

http://s13/middle/61038d38tafe1ae27532c&690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20% 的居民出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为这个国家注入了活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澳洲共有11 名骑手参加, 当被问及其马文化特色时,骑手们坦言澳洲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兼容并蓄,但以赛马产业尤为著名。而无论是高端奢华的赛马文化,还是户外休闲野外骑乘,澳大利亚人崇尚自由,享受生活。

 

澳大利亚马文化几乎涵盖了马术运动的各个领域,大部分澳洲人尝试过各种马术项目。在该国六个州和两个领地开设了成百上千的Pony Club,这些俱乐部是澳大利亚小孩子一点一滴学习骑马的启蒙场所,他们在这里学会照顾马匹,和它们友好相处,并接受多种项目的基础训练。只要是具备城镇规模的地方,就至少有一家这种俱乐部,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经常举办各种赛事,为有潜力的骑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澳洲,40% 的骑手从事于场地障碍、盛装舞步、三项赛、牧人竞技、耐力赛、马球、休闲骑乘等领域,而60% 的马界从业者都和赛马相关。

 

Stephanie Watkins 是Magic Millions 澳大利亚第二大赛马拍卖公司的员工,她介绍说:“在所有项目中,赛马在澳大利亚确实很有影响力, 它是澳大利亚第三大支柱产业,创造了大约25 万个就业岗位。在赛马行业,人们履行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职责,包括马匹晨练调教师、赛马专业骑手、马房经营人员、马工、马夫、育马者、保险经纪人、博彩从业者……”澳大利亚的赛马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多,可以说, 每个城市的市中心都分布着大型的赛马场,而各个省和乡村还建有许多中小型赛马场,总体数量在480 家左右。Kylie Adair 是Stephanie 的同事,她们的生活状态就是每天早上3:30— 6:30(10 匹马的工作量)都在马背上教它们做晨练,晨练的时间取决于调教师拥有多少匹马或者说他需要给雇主训练多少匹马。“说赛马行业影响力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能带来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下赌注、育种、销售,在澳洲,有很多人都是在赛马行业谋生,参加各个其他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比如说墨尔本杯,去年它给维多利亚州带来近4 亿英镑的收入,也刺激了其余各州产生超过1.4 亿英镑的经济效益,”Kylie 补充说道。

 

在澳大利亚赛马文化中,墨尔本杯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作是一个典型代表。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墨尔本杯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赛事,而是让整个澳大利亚驻足静止的社交和文化集会。每年11 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墨尔本正在走进最美好的春天里,繁花似锦,香气四溢。大赛来临之际,举国上下热情洋溢。本届澳大利亚代表队的队长Chloe Smith 是个年轻漂亮的盛装舞步骑手,在她的眼中,赛马节就像一个盛大的派对,姑娘们全都穿上最新潮时尚的服装,约上三五闺蜜赴宴。

 

说这一赛马节让举国驻足,这几乎是轻描淡写的说法,它席卷了整个国家。人们在这天放下工作,所有的人不是围坐在电视屏幕或收音机旁,就是在弗莱明顿赛马场。现场观众多为男男为伍,女女结伴。许多人戴上奇异别致的帽子, 啜饮香槟,手持一张写有世界上最精良赛马名字的小纸片,人人都无比兴奋,为自己在这一盛大比赛中选中的赛马加油助威。

当场上的比赛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场下的晚宴和演出等各项社交盛宴也在开幕时装秀揭幕后陆续上演。从上世纪20 年代的中性直身裙, 到60 年代的超短裙,再到从未缺席的奇异帽子, 赛马会上的时尚绝不亚于赛马活动本身。领略赛场下华衣美帽的争奇斗艳,乐而往返地尽情享受维多利亚驰名世界的美酒佳肴。

 

在采访中,澳大利亚人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健谈,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懂得享受生活。闲暇时光尤其是周末,许多澳洲人喜欢联朋约友开派对,谈天、欣赏音乐、烧烤、游乐。而每隔两三个月,部分澳洲骑手会选择利用假期时间去户外放松心情。澳大利亚的西部和中部有崎岖的多石地带、浩瀚的沙漠和葱郁的平顶山峦,东部有连绵的高原,向西渐成平原。Chloe 说她经常和朋友们去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叫Tamworth 的地方,从悉尼开车到那儿需要4 个小时,Tamworth 有一家世界级水平的马术训练中心,内有许多夸特马,周边环绕着大片的土地,并且经常会举办赛事,因此人气十足。在周边广阔的土地上,有很多外来的动物, 比如野猪、狐狸、野猫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澳大利亚本土濒危灭绝的动物构成了威胁, 所以有些澳大利亚人周末去野外狩猎、拜访林中的朋友、在草场上放牧或者只是简单的骑马。在距离悉尼市中心45 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条Hawkesburry 河,河流的底部铺满了细沙,水深水浅各不相同,Chloe 和朋友们喜欢带着马来这里享受水浴,马匹悠闲自得地潜在水中, 骑者只需躬下身扶靠在马背上,随着马的游动, 感受浮于马背之上的若即若离。

 

此次鄂尔多斯之行,是澳洲骑手第一次来中国, 她们不仅带来了本土文化,也接触到了中国的马文化。说实话,除了庞大的赛马业,澳洲骑手并不觉得两国在此方面有多么大的差异,相反,她们觉得相近之处颇多。在鄂尔多斯,她们注意到很多专业的马工把马照顾得很好,注重马匹福利,善待它们,这和澳洲人是一样的, 都是把马放在第一位,对待它们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旦它们取得了成绩,发挥了潜力, 就倍感骄傲,没有什么不同。对于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骑手们都认为它对马文化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开幕式让我印象深刻, 我难以忘记它所带给我的震撼感受,我相信在场的所有观众都和我一样沉浸在那个美好的夜晚里,”Leanne Szafranski 还在回味,意犹未尽。活动期间展示的各种马类运动项目丰富而精彩, 比如林思先生表演的葡萄牙古典马术和工作骑术就连澳洲骑手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一睹各国马术的风采,宣扬与马为伴的快乐生活方式, 相信这是一场让大众领略并走近马文化的很好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亲历鄂尔多斯
后一篇:思源•共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