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化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0-06-11 18:44:32)
标签:
农作物花草树木绿化植物办学经费教育 |
分类: 教学论文 |
校园绿化是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绿化不仅可以美化校园,令人赏心悦目,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可以彰显出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最佳平台。所以,无论学校位居何处,规模大小,类型差异,都应该重视校园绿化,并且学校在进行校园绿化时不能随心所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校园绿化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校园绿化要根据学校整体规划进行合理布局,不应随意进行。就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学校绿化从来没有长远规划,今天这里种一棵树,明天那里栽一株花,后天不知哪里又植一片草,显得杂乱无章。有的学校种植的花草树木虽然不少,但由于缺乏整合搭配,如同一片乱糟糟的丛林,毫无美感。有的学校虽然有规划,但朝令夕改,校园成了绿化的实验场。所以,学校在进行校园建设时,一定要把校园绿化纳入到整体规划中去,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二、校园绿化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奢侈豪华。
就经济实力而言,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都不宽裕。所以,学校进行校园绿化时就要根据财力而行,没有必要进行攀比,没有必要追求潮流。有的学校为了创建所谓的名校,追求绿化一步到位,甚至超前到位,力图打造一个异域风情,而不愿用于购买图书资料、增添实验器材、 改善食宿条件、救济贫困学生等方面。这种追求面子,不顾里子的做法实际上是搞形象工程。这样做的后果是,学校不仅绿化时要占用大量的办学经费,而且在维护方面还得花费不菲。学校绿化固然重要,但解决学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更加重要。学校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刀刃上去。
三、校园绿化要彰显特色,富有个性化。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不仅越来越重视绿化,而且绿化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学校购进了名贵的观赏树木,做到了让大树进校,种植了价格不菲的草坪,但是绿化的效果却大同小异,除了花草树木种类、数量存在差异外,都没有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其实,学校在绿化时,没有必要在花草树木种类上下工夫,完全可以以一种或几种绿化植物为主。比如,有的学校可以以月季花为主要绿化种类,有的学校可以以竹子为主要绿化种类,花费不多,却具有特色。试想,春暖花开,满校月季花香,或绿竹葱郁,岂不令人过目难忘,记忆久远。
四、学校绿化要师生参与,争取最佳效果。
现在的校园绿化工作,大的学校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单位进行规划,或者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小的学校由学校领导拍板决定,或者由学校后勤职能部门负责,而绿化的主要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却被置之度外,丧失了话语权。有的学校常标榜以人为本,把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挂在口头上,而在实际操作中却背离这些精神,从没听过学生们的心声。学校在绿化时可以问计于学生,问计于教师,集思广益,实现规划的最优化。另外,学校的一些绿化工作可以交给学生进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如一般的种植、简单的养护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实践能力。
五、学校绿化要给植物挂上名片,拓展知识视野。
有的学校绿化面积较大,种植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甚至有许多“奇花异木”,但由于没有给这些绿化植物挂上名片,师生虽然天天见到这些植物,却连名称都不知晓,真是美中不足。有的学校却不这样,而是给每一种植物都挂上一个长方形的木牌,上面标有植物的名称及所属科目、简介,白底红字,很是醒目。通过这些木牌,许多人知道一些“陌生朋友”的名字,如棕榈、红枫、银杏、紫薇、紫荆、广玉兰、紫叶桃、侧柏、桧柏、龙爪柳、龙爪槐等,让人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增长了知识,发挥了绿化的教育功能,可谓一举两得。别看这小小的举措,折射出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应从细节做起,细节做好,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校园绿化不能只抓种树植草,养护管理,而忽视给植物挂上“名片”这样的小事。
六、学校绿化要给农作物留点空间,挖掘教育功能。
现在的校园绿化无非是植树、栽花、种草,以美化环境,而很少给农作物留下点空间。其实,学校在绿化时还可种点庄稼。现在,不仅是城市里的学生,就连农村里的学生也很少参加田间劳动。许多学生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的技能,不知道有关农作物生长方面的知识,甚至连农作物的名称都不知道,真正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以,学校在绿化时,不妨在校园内划出一小块空地来,有选择地种植各类农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可以增长学生在农作物方面的知识,也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如果把种植、管理、收获农作物的任务都交给学生进行,由教师指导,全程观察、记录、思考,意义更大。当然,在这些空地上种些蔬菜,如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等也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