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与“正话”,“已上”与“未来上”

(2018-11-17 08:47:45)
标签:

杂谈

表面看,即按故事情节解读水浒传,十一回提出“太师蔡京”,十二回便写“蔡夫人道”,好像蔡夫人是蔡京的女儿跟社会实际存在的真一样,其实不然,都是作者为表达真意说明真正的内在道理巧借而用之。说白了,作者就是为了借“蔡”字而用。“蔡”,即“菜”,北方称笨人叫“菜”,是形容笨、无用无才。蔡京表达的是执政无能,而蔡夫人才是表达文化思维文化意识无能,不能刺激产生出有能力的真正人才,只能产生无能且冠以有才且大才的“伪人才”。
“且把这闲话丢过,只说正话。”此处金圣叹先生作批解释“闲话”:“已上如许一篇大文,却只算做闲话,须知。”“已上”不是“以上”的意思不可混淆的;“已”表达的是已经发生了的以前已往的事,“已上”就是把已往发生的历史为上儒学所崇拜的孔子春秋、司马迁史记及二十四史之类的儒学史笔文化作为上乘的文化,这在水浒传作者看来只能算做闲话,值不得崇尚;崇尚闲话就是不干正事,不务正业。“须知”,可以理解为提醒读者知道,也可以表达“已上”就是鸡毛蒜皮的浅显的“须知”“须”,即须发,即皮毛。“已上”与“未来上”或“将来上”相对,“已上”的话是闲话,那么,“未来上”就是人类真正的“正话”。什么可以算作“未来上”?今天的科学技术创新,今天的新发现,新发明就是人类未来的“上”,谈论今天的创新发现发明,谈论将来未来的探索创新发明,就是人类真正的“正话”,就像今天的科幻,也是可以算作“正话”的。作者这两句就指出了“闲话”与“正话”的大区别。“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那索超见了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东郭演武”表面看是指的杨志与索超的比武,其实不然,而是指的儒学文化执政时期的演武,是落后的兵器相比,所比的只不过是自身蛮力或“技巧”,这样的比武不能刺激真正有才的新秀产生,这样的比武“之后”,一言是倒退,二言时间长了,耽误了国家民族的前程,这就是“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的原因。因为“木易志”,就是改变落后改变“木”,就是坚持技术进步的历史史观,只有这样的理念才能导引人类“之前”,这就是“十分爱惜”的原因。“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是言水浒传真意(梁中书)始终坚持的是“木易”,即改变落后改变“木”的志向,靠什么改变?就是靠世人的探索创新。“月中又有一分请受”,是言在水浒传外在文字(月中,月,即色表文也)存在着真意,“一”,科学技术创新就是真意,“一分”就是言真必须从假(月)中分离出来,“请受”就是言真意“一”请大家接受的意思。“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是言人们渐渐地结识认可水浒传真意“一”的观点,即言让人都认识真意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或时间,但总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引其的确是真理。“那索超见了杨志手段高明”,此句的索超指的是在水浒传文字中探索发现内在真意的读者,是真意读者赞赏作者“手段高明”而心中钦佩钦服,政治文化环境不许可揭示真意则“伏”(金圣叹就是“钦伏”者),许可,则“钦服”。批者此处批:“闲笔”,意思就是言作者的观点就是要让儒学文化惯用的“笔”闲下来,以免胡乱写低级下流的文化作品,导引坏了后人。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酒至数杯,食供两套。”“觉”与“不觉”相对,“觉”是清醒觉悟,“不觉”指文化思维不理智糊涂,所以此句“不觉”与“光阴(无阳)”相配,前句是言下流文化思维意识虽然黑暗但却发展迅猛。这样的下流迅速不是中华好兆头,而是瘟疫灾害。这就是需要端午节用艾草消毒驱邪的缘故,借端午节之阳就是为了驱散阴,“蕤宾节”就是要使阳律活跃旺盛起来。这就是庆贺端阳的原因。“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家宴”是言道儒文化之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部事,与外族无关;“梁中书与蔡夫人”分别代表的道儒真假实虚两种文化,“阴”“假”“虚”“蔡”“私”都是对儒学文化的形容概括。“在后堂”与“在东郭门”是同义,意思是言都是在水浒外在的一百八人文字中,“堂”就是“尚土”,就是世俗;“后”就是落后。“酒至数杯”,此处并不是表达的喝酒的杯数,而是采用了“杯”字的拆分义,即“木不”,“木”代表的是落后,“木不”就是否定落后,否定儒学文化;“数杯”是言这种否定到达一定的数量水平,即达到彻底否定时。“食供两套”就是言水浒传具有真假两套文字,外在的一百八人故事是让世俗儒人享用的而内在的“一”和无为而治文章是给道佛学者和能解读真意的人看的,这就是“雅俗共赏”。此处批者批:“八字写尽骄妻弱婿之苦。”并不是世俗观念上的怕老婆妻管严之症,而是言世人崇敬(宠)蔡夫人(孔子)这个“骄妻”太过度,“弱婿”就是言道真受到了伤害委屈,也即言儒学文化害苦了中华民族。“蔡夫人道”就是指的儒学文化之孔孟之道,就是三纲五常之类的文化理念。“只见蔡夫人道”就是言世人见不到老子道学无为而治的理念,也即世人不见不理解道佛自然之道无为理念是怎样的道理原委,这就是道佛文化理念遗失失传的原因。所以此处批者批:“蔡夫人道者,言梁中书不敢则声也;只见者言梁中书不敢旁视也。”就是讽刺儒学文化的夫为妻纲。此处是言能理解“蔡夫人道者”的读者,表述阐释水浒传真意不敢用“虚”文化解释,“声”就是虚,这就是“不敢则声”的原因。后句是言真意解读者阐述真意“不敢旁视”,只能“正视”,“中视”或“此视”;“旁”就是偏。“相公自从山身”,也是形容的儒学孔孟仁义之道;“相公”就是为国家民族利益谋大事,“相公自从”是言儒学文化站在自身的情感角度体会将心比心国家民族大事,“自从”即有自身情感而又有自身私利,所以这样的“相公”是不公,而是假公济私的,这就是害国害民的原因。“山身”是言其夸大自身或夸大自身的存在;而小看小觑了大自然实际存在的作用和威力。“今日为一统帅,掌握国家重任,这功名富贵从何而来!”“今日”就是与仁义之道相对立的自然之道,也即探索无为创新的“未来上”文化理念,这种世界观把“为一”,也即为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统帅,作为引领,激励引导国民向着科学技术创新“一”的目标争先恐后。“掌握国家重任”是言崇尚创新崇尚巧手,即“尚手”文化理念掌握国家文化思维的重任。人类的一切功名富贵都来源于“何”,即“人可”,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深度探索自然事物的能力和连续不断的生产技术创新创造能力,没有人类的创新创造,没有新的先进生产技术的产生就没有人类的功名富贵。此句并不是问句,而是陈述句。这种理念就是“梁中书道”。
“世杰,自幼读书,颇知经史;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自幼读书,颇知经史”,这是儒学世俗文化的老窠臼,人们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浮浅粗浅的,“颇”即“皮页”,是言书本上的经史只是皮毛文化,是作者有意而用之。真正有用的知识来源于探索实践,也即实践出真知。因此,通过读书作文而获得的“世杰”人才,是假世杰,假人才;所以金圣叹先生此处批:“妻前夫名,势在则礼然也。”“妻”字的古字义所表达的就是生产技术创新”一“前的探索实践,“妻”生子,(并没有男女性别之意)就是指的通过探索无为获得对自然事物新的认知,即自然之道,再通过自然之道的实践作为而产生创新“一”,这就是“道生一”的过程。因此,“妻前”表达的就是没有探索之前人们是野蛮茫然无知的,这样的“夫”只能是荒蛮野蛮之“夫子”,只有这样的“夫”才推行“礼”制以巩固自己自私的势力地位。“人非草木”的下句则是“孰人无情”,这也是儒学文化的老窠臼,好像“情”就是人的专有特有,高级而又高尚的;殊不知,“情”并不是人的特性的东西,动物们也是有情的,因此,“情”是共性的普遍性的东西,把这种共性的普遍性的东西当成人的特性专有,是大错特错的,这有悖有碍发挥人类自己的特性特长,久而久之,则是人类废弃了自己的特长本性而沦落为非人。因此,”人非草木“句表达的是儒学情理念,”山豆(豈)、山己(岂)”就是儒,“岂不知泰山之恩”就是言儒学文化不知道人类的真正应该感恩的是大自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者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创造者,这些人的作为带给人类的才是真正的“泰山之恩”,并不应当生肉体之身的父母或岳父母。”提携之力,感激不尽“,就是言人类科学技术进步,也即一步步提手的历程,这样的力量才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人类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感激永远感激不尽,因为,科学技术是无限无止境的提高进步发展的。”携“,即提手隽,就是指人类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能够提手的优秀人才。
”相公既知我父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此两句是言真正”相公“的文化理念是”如何“,也即古代道学崇尚能生”一“之”女“,也即道学”人可“特性本质本性理念,这样的文化理念知道生肉体之身(我父母)之恩德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生肉体的”生辰“是应当忘记的,只有产生科学技术创新“一(龙)”的生辰是不可忘记的,这就是道佛强调忘我无我的道理。“下官如何不记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经人将使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下官如何不记得”与“上官如何记得”相对,就是言“上官”、好官应当“记得如何“,”六月十五日“表达的是最热”日“,也即道理念文化氛围最高涨,这样的政治文化氛围是最好的,这样的治理就是”泰山“之恩,是应当牢牢记得的;”生辰“就是产生技术创新的热潮。此处金批:”六月十五日,下文都从此五字着笔,上文纪时,亦远远便为此五字也。”此批关键在“着笔”,真正道“一”不是着笔作为的,而是动手实践试验的作为,所以“着笔”者为“下文”,而“上文”是与这样肮脏龌龊的作为(便)要保持很远距离的,即“远远便为”。“已经人”就是水浒传作者自比自照,是言作者将一部珍贵的水浒传奉献给后人,水浒传就是“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就是特意送给“上京”,并为“上京师”庆寿的;“上京”比喻的是治理最好进步最大最快的执政者,“上京师”就是言执政最好的执政者所秉持的文化理念所学之处,“庆寿”就是作者希望最好的执政能永永远远延续下去。“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见今九分齐备。数日之间,也待打点停当,差人起程。”“一”是真,“月”指可见之色;“一月”就是指可见的真意文字,“一月之前”,即言真出现之前应当是假,正是这假与“干人”有关,“干人”即水浒传中的众人物故事,“都关领去了”是言水浒传中的众人物都被假占去了。“见今九分”就是言能分清真假,真就是“今(一)”,假就是“九”,即“立人”之仇敌,这样观点的人齐备,就可以解读水浒传真意。“数日”就是言见识到了“日”,也即认识了“道”真。“打点停当”就是言认识了真意之后,水浒传外在的文字没有再存在、“再当”的必要,“停当”是言外在的假作者不再放在当铺里,是要收回去了。“差人起程”就是言应当送水浒传外在的人物(差人,即不正之人)消亡。
“只是一件在此踌躇: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至今严捕贼人不获,今年叫谁人去好?”前句是言水浒传真意“一件”处于停留(踌躇)无人解读,无人获得的状态,也即作者“枉费了这一遭财物”。“上年”就是指的持真正史观的作者准备了一部大书水浒传,“玩器”就是指水浒传外在的一百八人故事,“金珠宝贝”就是指的“一”真意。”使人送去“,就是言水浒传外在的一百八人担负着送真意的任务。“不到半路“就是言水浒传在开始流行阶段是被世人误解误读的,也即”被贼人劫了“,这个贼人就是指的错误解读水浒传的人,也即按人物故事情节理解的人。”至今“是言从落后达到现实先进状态的思维,”严捕贼人“,是言必须为达到“至今”的路扫清障碍,“贼人”就是障碍,这就是须“严捕贼人”的原因。“不获”是个假设,即如果不获,就叫“今年”观点的人去叫,也即去唤醒这些沉睡的人。“自此不在话下”就是言“自此”重要,“在话上”;“自此”说的人的内在,也即人的本质,“此”就是内在,“自”就是指人自己。人的最根本的本质就在于探索发现创新,也即巧手制造,能够不断地创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探索自然的工具和人们实际实用的科学生产技术,创新就来源于不断的探索无为实践中,所以古人强调无为之重要,就像今人强调实践重要出真知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