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2016-06-30 08:59:22)
标签:
一路一定礼留一鸳鸯剑倒教 |
不知“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歇后语最早的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中用了这两句,并且在前面冠上“正是”两字。分析这段文字,前面已有“方各自上马,作别起程。”若按作别各奔前程去理解,此处有重复累赘之嫌,岂不是这样一部大书,反不如世俗文章!可知作者并非世俗的作别之意。作者冠“正是”,是强调其中有真理正理。“将军”本就是令人敬仰的大者或大人物,“大人物”大在何处?就大在“不下马”。“不下马”是言大人物都不用自己的脚去奔前程,而是用自己双手的创新创造性去奔前程。只有双手的创新创造,才是人类自己的真正前程。“方各自上马”,是言“方”者原来没有“上马”,“方”指的就是好“方正”的儒学文化,没有上马,就是“用自己的脚立人”,或走路奔前程。再者,“马”是人类的交通工具,奔前程只有借助良马或先进的交通工具才能奔跑的快。这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一致的,“过海”没有能,没有神通,没有先进的渡海抵御风浪的大船怎可过海?“能”,“神通”就是人类的先进的制造能力和了解自然驾驭自然的能力。什么是“正是”?先进的制造能力,创新创造的制造能力,和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能力就是人类的“正是”。
“是日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渴饮饥餐。”“城”是“土成”的意思,“是”就是真理,“日”就是道,“一”就是人类的创新创造,“是日一”都是人类最美好最珍贵的,“早出城”是作者之期盼,言“是日一”中华民族最珍贵的东西或文化理念被围困淹没在世俗文化(土成)中,早跳出世俗,就可“奔平安州大道”,可知“是日一”是与中华民族的平安州大道是紧密相连的。“晓行夜住”是言尊重大自然的规律,自古人类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后一句是言有吃有喝,即只有“是日一”,才能行进在平安大道上,人民生活才能有保障。“是”指的是正确的文化理念和教育所形成的人类社会普遍的思想意识或素质,是正素质正能量;“日”就是自然之道,即人们经过认真有效的探索所得出的自然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一”就是人类的创新创造,或科学技术的进步。“贾琏深为奇怪,忙伸马迎了上来,大家一齐相见,说些别后寒温。”“贾琏深”指的是红楼梦真意理念,“奇怪”指的是红楼梦中的假,第一句是言红楼梦的真意编造了红楼梦表面的假语村言人情故事;所以此处批者批:“余亦为(作为)怪”。“为”是作为的意思,批者意思是脂砚斋批语对世人来说也是含糊不清的,这就是“怪”。“忙伸马迎了上来”,“了上来”指的是上等的人的来源思维,“来”,就是言人从哪里来的问题。此句意思是作者真意是用红楼梦来迎接“了上来”的读者的。人来源于“一”,即创新创造的制造,这就是“大家一齐相见”原因。“说些别后寒温”是言“一”,创新创造曾一度离开了(即别),原因就是文化理念走向了世俗,即“大家便入酒店歇下,叙谈叙谈”,即正是这些叙谈闲聊之类醉人(酒)文化造成了“一”离开。“闹过之后,我们忙着请你两个和解,谁知柳兄踪迹全无。怎么你两个今日倒在一处了?”“闹”应是指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纷争,“我们”指的是儒学,“你两个”指的是道佛(都是无我的),“和解”即宋儒所说的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我们忙着请你两个”是言儒学文化主动,而道佛是被动;“和解”是言将三教的所谓的积善积阴德或阴功之类统一起来。“谁知柳兄踪迹全无”就是对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的定评,“踪迹全无”,一言这种文化的见识是虚,“虚”即“全无”,二言这种文化迷失了人类所走过的路径(即踪迹)。后一句是言佛道文化就是被这样的“三教合一"弄“倒”,而不能站立的“一处了”。“天下竟有这样的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天下竟”是言科举或竞争竞赛的是低级不高尚的文化(即“天下”),只有这样的“竟”才会形成“奇事”(不正常之事);如果是“天上竟”,即“竟一”,“竟此”,就不会发生奇事怪事。“贩了货物”就是“竟一”“竟此”,贩货物者必先了解货物,即必须研究货物,研究货物就是“竟此”;“我同伙计”是言人们结伴研究货物。“往回里走”,就是回归人类“来时”的路,来时的路是“一”,即创新创造;这就是“一路”的含义。“一路平安”是言人们只有走“一路”,即创新创造之路,才能确保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平安州界”在平安州的边缘,再外,就是“不平安州”,这就是“遇一伙强盗的原因”,喻强盗就住在“不平安州”;“前日”“已劫去”是言强盗之事已经发生,为什么发生强盗之事?就是由于“不一”造成的。“还救了我们性命”是言“一”,唯有创新创造能够真正解救人类的危难。“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是言“一”,真意是无我无情的,这就是“我谢他又不受”的原因,“所以我们”是言依据我性情感文化的世俗理念作者才让其结拜了生死弟兄,纯粹是作者为迎合世俗之人心才这样的。“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此句强调的是“从此后”的作用和益处,“从此”,就是顺应自然事物的内在本性和规律,这里就提出了人类必须去努力的探索自然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不积极努力的探索,怎么能够了解,顺从又从何谈起。正是“从此”的巨大作用和能量,创造出无穷的财富,人们不会因财物需要起纷争,人们才能“亲兄亲弟一般”。
“给他寻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事,大家过起来。”此组文字重在“一所”“一门”,即创新创造之所,创新创造之门,只有寻着这样的“所”“门”,才能“大家过起来”,无“一”的门所是不存在“大家”的。如果按世俗结亲理解,“大家过起来”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这“大家”就是下句的“原来如此”,即指的原来的道佛文化就是“大家”文化。之所以为“大家”文化,因其是“正教人”,即用真正的对人有益的理念教育后人,这样的教育就可使人类步入平安大道。“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悬心”,即提心吊胆的不安,是言有灾难或没保障才让人悬心,人民悬心正是“倒教我们”引发的结果,是谁“倒教我们”?正是指的儒学文化,“倒教”言其用颠倒了的东西教育人。这“倒”就是仁义道德和情理、情义之类的东西。“我正有一门好亲事歁配二弟”,是言“二弟”原来没有“一门好亲事”,有的只是“好仁义”、“好情义”之类,“二弟”就是指的假宝玉儒学文化。“等生了儿子,自然知道的”,此两句是言红楼梦真意(薛蟠)等的是主动自觉“知道”的后人(儿子),“自然”就是随自然前进而出现。“你又忘情了,还不住口。”“你又忘情了”是言“你”以前曾经是忘情的(即无情),“又”是言后人又重新回归到人类原来的“忘情”,专心致志的“无为”。“还不住口”是言解读(还)红楼梦真意或古人“忘情”而无为的理念滔滔不绝,总有的说。
“我本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前句就是人的本愿或初衷,“绝色”并不是指外表漂亮,而是指没有外表,只有内在本质,“色”就是名色,就是事物的外表。“绝色的女子”就是指的道佛。“定要”就是确定确立大事,制定大的规范,此句是言需要用自然之道的文化理念制定人类社会前进的规范或”定礼“。”如今口说无凭,等柳兄一见,便知我这内娣的品貌是古今有一无二的了。“第一句是全面否定了”口说“的文化,言”口说”的再好也不可作为倚靠和依据,只能以手作出来的东西作为倚靠和凭据,”一“,创新创造的新产品新技术就是人类最可靠的倚靠。这就是”一见“的重要性,和内娣”古今有一无二的“原因,因自古就是”一“和”二“互不相容,势不两立的。”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柳兄。你乃是萍踪浪迹,倘然淹滞不归,岂不误了人家。须得留一定礼。““你”代表的是探索自然事物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我”是人类内部的情感文化,这两者可以相并存,但必须“你”在先在前,必须占主导;“我”必须服从服务于“你”,言可言,但必须大讲一言,这就是规矩(定),违背了这规矩,人类社会前进就会出问题。“只是我”就是言“没有你”,这就是只有表面没有实质,“萍踪浪迹”皆表面,故“淹滞不归”,“误了人家”。因此“留一”是最重要的,“一”产生于“你”对自然事物的探索,来自于自然事物的内在本质或规律性——“此”,因此,必须“有你”且“你”必须要大要强。这就是“须得留一定礼”的道理,“留一定礼”就是用“一”,用创新创造的理念作为最大人类规范和规矩,所有的人都要自觉服从服务这一定则。“何能有定礼”,是言“人可”,即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类最有能力的,正是这种人可本性产生了“一定礼”,反过来说,“一定礼”是最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规则。“我这里现成”,“现”即“王见”,此句是言“一定礼”是符合人类王道法则的,人类的王者,必须遵循这种法则才能成就王业。“不能解下,囊中尚有一把鸳鸯剑,乃吾家代传之宝,弟也不敢擅用,只随身收藏而已。”“不能解下”是言可以“解上”,或言不能者按下解,能者按上解。“一把鸳鸯剑”就是指的人的双手,是人类的利器,正是人类的“代传之宝”。“不敢擅用”是言人的双手的两面性,既可以做好事,也可以作恶的,排除作恶,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立地成佛”是言人站立在地上,就要为创新创造“一”,这个佛去努力奋斗,这样才对得起进化成人类的祖先,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前一篇:“尚未及此”与“将来准是”
后一篇:“不念旧事,只感新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