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2013-01-24 08:42:28)
标签:

杂谈

智慧

选择性

活人

不喜欢

“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这句话,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连续出现了三次,对此,批者作眉批解释说:“连重二次前言,是颦、宝气味暗合,勿认做有小人过言也。”从“颦、宝气味暗合”分析,虽然林黛玉和宝玉都说此话,其所表达的真意应是一样的,这样才可以说“气味暗合”。从“勿认做有小人过言”看,意思是让读者从大处着想,意思是这句话并非是假话虚言,而是大人说的真言;“过言”即错话假话,小人才会有假话错话,“大人”是大观头脑,不可能说假话虚言。从“理他呢”分析,言人们不应“理他”;“理他”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他”即“人也”,“理”是梳理,探讨的意思,“理他”就是追究世俗人情的文化“理人”。不应“理他”,就是不应“理人”而应“理物”,这就是红楼梦中“人以物换”的道理。因为,虚假世俗的人情文化背离了天道根本,“理人”是理不出结果的,只能徒增烦恼和纷争,正所谓“理不尽的情思悠悠,添不尽的愁绪”“剪不断,理还乱”。只有“物理”,才能解决人类永久生存的问题,即解决世世代代的吃饭和民生问题才是最根本的,如何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才是人类社会最根本。偏面“理他”的虚假文化(儒学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因为把精力都用在了虚假的人情上,而丢弃了根本,这种违背自然之道(天道)的行为积累时间长了,必然会造成人类所需的物产不足,生产力低下等诸多病症,必然会使整个社会形成积弱积贫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整个社会的“过”;“过一会子就好了”是物极必反穷则思变的道理,几经贫穷,几经灾难,人们的思想就会真正觉醒,“就好了”就是重新皈依天道,充分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这其中的最硬的道理就是人必须吃饭,这是任何社会形态和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贾母(真)一再请吃饭的道理。如,“正说着,只见贾母房里的丫头找宝玉林黛玉去吃饭。林黛玉也不叫宝玉,便起身拉了那丫头就走。那丫头说等着宝玉一块儿走。林黛玉道:‘他不吃饭了,咱们走。我先走了。’”为什么林黛玉不叫宝玉?因为林黛玉深知贾宝玉儒学文化是好人情的文化,而不喜欢国计民生的吃饭文化。“他不吃饭了”是言儒学文化不是了悟探索国计民生的文化。
贾宝玉说:“我今儿还跟着太太吃罢。”“我也跟着吃斋。”是从解读红楼梦真意的角度说的这两句话。“今儿”就是真意,“我今儿还”就是还原红楼梦的真意;“吃斋”即吃素而不吃荤腥,“素”就是红楼梦中的芝兰香;“荤腥”就是鲍鱼肆的腥臊气味,指的就是红楼梦的表面的带有浓厚性情的人情故事。“吃斋”是言只有摆脱了表面人情故事的约束,才能领略真意。
“你们只管吃你们的,由他去罢。”王夫人此话是从探索人类生存之道的角度说的。“你们”书中指的是林黛玉和宝钗等女儿们,实际指的是探索自然之道的人们;“只管吃你们的”是言专心致志的作学问,研究自然事物内在的本质,以利于提高人类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不应当分散精力,不应当理那些人情之事。“由他去罢”就是由人情去随便的说道去罢。
“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宝钗此话是言贾宝玉陪着林黛玉走一趟,即假陪着真走一趟,这就是红楼梦亦假亦真的结构。“他心里不自在”是因假的扰乱了真,“自在”就是根本真意在。
“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甲戌侧批:冷眼人自然了了。】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二哥哥”可以表示假宝玉儒学文化,也可以表示歪曲(二)“大人”(哥哥)的意思。这些歪曲人类根本属性的文化忙没有忙到正经事上,因为其从虚假人情出发,犯热欲之症,故不能对自然事物进行仔细的推敲,从而也就不能对自然进行“了了”,所以批者批:“冷眼人(即无情眼光的人)自然了了”。“吃饭吃茶忙碌碌的”一言儒学文化粗糙不细心,二言其把精力忙到了“碌”上,“碌”即“石录”,就是树碑立传的文化或历史,这正是儒学文化所用精力之处。第二组文字,是言贾宝玉儒学文化最好“胡羼”搅混水,以便取一己之私利。“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蹬着门槛子”就是为看守进入真意之门的门户,准许哪些人入,不准哪些人入,是在认真盘查。“剔牙”就是要剔除那些“胡羼”者,“牙”指善于说嘴的文化。“拿耳挖子”是言以“可巧”——“拿(合手)”为标准发掘人才(即“挖子”)。现实社会中“耳挖子”是掏耳的,哪能用来剔牙?“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你只管写上”是有选择性的话,意思是只管“写上”的,不管“写下”的,能解读真意的文字就是“写上”,按照虚假人情故事“胡羼”解释就是“写下”。所以批者批:“有是语,有是事。”“是”就是真。“还有句话告诉你,不知你依不依?你屋里有个丫头叫红玉,我合你说说,要叫了来使唤,总也没说,今儿见你才想起来。”此组话重在逼出最后的两句话,“总也没说”,“总”即真意,“没说”是言真意并不在人情话上,而在于“字眼”上;“今儿见你才想起来”是言真意见了能理解物理之说的人才,才能被想起来。所以批者在此处批“字眼”二字。宝玉说“何必问我”,意在强调解读真意不要追究人情(即问我)。“跟着你娘吃了什么好的?”此句意思“你娘”处有好的的东西可吃,意思是物理之说(你)的,女良道佛文化中蕴藏着深刻的好东西,是人类社会发展之不可多得的瑰宝。宝玉说“也没什么好的,我倒多吃了一碗饭。”“没什么好的”是言贾宝玉儒学文化看不出真好,其实“多吃饭”就是真正的好。“多吃饭”就是多考虑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民生,解决民生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所以批者批:“安慰祖母之心也。”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此组句子说出了呈现在宝玉眼前的有三种情况:一,丫头吹熨斗。吹熨斗,是以口气(虚)对实,这种行为可谓幼稚可笑,吹熨斗,目的是为了冷却,其实不吹自然也是慢慢冷却的,吹,对于冷却熨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里用“吹”形容虚假的人情儒学文化,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二,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打粉线”,即用米汤浆线,然后把线拉直晾干等。线,是用来连缀衣物的,无形的线也可以用来连缀情感等。连缀衣物是以实应实,连缀情感是以虚对虚。用“两个丫头”表示联想,既可以应实,也可以应虚,就看人的思维联想用在何处。“粉线”本来带有“米”的味道,米是活人是根本,用“粉线”比喻文字或思维,则表示文字和思维本来来源于自然实际,切不可使文化脱离自然实际。三,黛玉拿着剪子裁,是人手、大脑、工具(剪子)、布料(自然事物)之间的有机而完美的结合,它产生的效果是能形成被人所能利用的东西。“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贾宝玉此话总的说是体贴人情,意思是言林黛玉只作不体察人情,何以“会子”与人交流,等到与人交流时无话可说岂不尴尬“头疼”。言外之意是贾宝玉根本看不起“作”。“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宝钗此话是对林黛玉“作”的赞赏,“能”是智慧,“能干了”是言真正的智慧在于“干了”,在于接连不断的干,即“连剪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用手指头
后一篇:“两个冤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