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抛书人对一枝秋”说开来
(2009-10-04 16:02:18)
标签:
无为之治庄稼人悲秋宿弊秋爽大观园杂谈 |
“抛书人对一枝秋”这句诗出自第三十八回枕霞旧友(即史湘云)的“供菊”诗里: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对此句诗,书中借林黛玉的话评价道: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在这里,想要说的是,己本是草木之人,本不想得到什么,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与别人争高低,只是把自己的点滴些许小识说出来为快而已。虽有点小惑,也不会伤身的。
再说“秋爽”的高潮就是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识大体。即“行无为之治”,分庄稼人之忧。即给广大的庄稼人较充分的自由,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才能达到兴利除宿弊的目的。行无为之治,就是使广大的老百姓处于“无为”的活跃状态,就是使广大的老百姓有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老百姓通过自发的学习、借鉴、观察、钻研事物,思想就不会僵化,就会创造出许多的人间奇迹。这里把其中的一段原话录下来,大家细想。“所以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的谨谨慎慎,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心里岂不敬伏。也不枉替你们筹画进益,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你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分他们之忧。你们去细想想这话”。
有的人会问,怎么把“秋爽”和行无为之治扯在一起,因为作者对“秋爽”做了概念转换,即取“秋高气爽”之意,气爽,就是老百姓感到喘气舒服的时候,就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意。这里作者设计了一个时空的大跨越,即自己在当亡国奴之时,思想却跨越到换了人间之时。因此,“秋爽斋”里研究的问题,是清灭后的新生政权如何执政的问题,是如何达到长治久安,福寿双全,天长地久,永远不发生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悲剧的问题。在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作者让秋爽斋的主人探春猛击“王善保家”一记耳光,就是警示后代人要彻底摒弃儒家祸国殃民的执政思想。由此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秋爽斋研究的问题,就是让后代政权如何保持“白玉无瑕”的执政问题,就是“白刀子出来”的问题。“红刀子进去”就是“扒灰”研究历史上的执政者短命“金陵王(亡)”,致使血流成河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