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薄命司”女子簿册画及题诗的另类解释
(2009-07-25 21:09:06)
标签:
簿册真意薄命霁月宝玉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真假一个心杂谈 |
所谓另类解释,就是不同于以往按小说人物命运所做的解释。
所谓“薄命司”,就是说书中所有女子的命运都是薄命的。因为,这些女子都是一路而来,同出作者爱国的一腔悲愤而不甘屈服的心窍,即“千红一窟”;这些女子都是为一个共同的目的:编制出真假混为一体的文字,将作者的真意诗意化,通过诸女子的言辞和某些举止将其表达出来,并在书中留下有眼可穿的通灵之路,即作者所说的:香菱、放春山遗香洞、茜香罗、麝月、冷香丸等。同时,把这些表达真意和通灵透解真意的言辞和举止,巧妙地用符合现实生活的,即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富有现实人物个性的故事情节编织成网络,形成迷惑人的假文,将真意和灵气寓于假中,这样,就紧锁了按小说解书的大门。正像老子所说: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作者在书中形象地称此法叫绿玉、蕉鹤、葬花魂。但等到荼靡花开,即雪化之后,三春勘破,解了作者园春之意,这书中女子都同归于无,即万艳同杯。只一来一往,所以叫薄命司。
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是雨后、雪后晴空如洗的明月,这里指无瑕疵的政权;彩云,指兴盛的时光;心比天高,指此书的真意比天高,即使霁月和彩云永驻人间;应该指出:此书的“心”,即作者的真意只有一个,它既是真文之心,又是假文之心,也可以说书中所有人物的心都是这一个。所以,书中贾宝玉说林黛玉,你的心就是我的心,听起来是多么的亲切,但其中是有这一原因的。身为下贱,指此书的表面是将人情性事的性情文字;招人怨是指招通灵读者的埋怨;寿夭指书中人物同消失的命运;毁谤是同龄读者的疑义;多情公子指知假不识真的读者。
二、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即指书中女子尽管有温柔和顺的美貌和性格,但也绝非真实人物;只有本书中的优伶才有男女性情之事,书外的公子是无缘的。
三、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本书的荷花和根都在桂花之下,通过“茜纱窗口”透射出真真灵香之气,遭际指此书的流行和考评一波三折。两地生孤木,一指“桂”字,另外,两地指此书书里书外,如果看中了上面的桂花,就永远找不到香菱之气。
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说书的文辞和立意,但生于中华的背运时期,也应是最后一个背运时期;每到清明节,作者和评者的在天之灵必到江边望,看是否有千里东风传来后代人收到真宝玉的消息,尽管这传梦的时间是遥远的。
五、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富贵,指的是书中女子生在大户人家可算得上富贵,但这种富贵是从一出生就违背了作者——父母的心愿;但这一切都会展眼而过,相信今后的子孙会使湘江之泪永不再来。
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作者想要写的本是圣洁的白玉问题,但不能直面表达,即在书中未曾洁;云空并不空,在假文中确有真文真意存在;这种存在的形式是:红灯帐底卧鸳鸯,起因是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的血泪存于胸中。后两句同画的意思。
七、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此题诗是对后代人的提示和警告。子孙们不要做那中山狼,本来得志便猖狂是人们的共性弱点。如果记不住作者的衷告,中华历史还必将走那“冰水”相妒,朝代不断更替的老路。如果是这样,那金闺花柳质的红楼梦作者就白作了,即等于赴了黄粱。
八、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前两句是说作者已完成此书,把真宝玉的梦想编制在书内,不知到时传给那个后代政权。后两句又是叮嘱之语,不要再走冰化水,水再结冰,推翻了别人又被别人推翻的重复旧路,以免别人笑话咱们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林黛玉、薛宝钗、元春、惜春、王熙凤的题诗前面的博文已有解释,不再赘述;巧姐和秦可卿的画和题诗的含义,还琢磨不定,有待与大家共同探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