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展性教学理论(赞科夫)

(2009-08-14 16:19:17)
标签:

教育

 主要代表人物:(苏)赞科夫(1901——1977)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产生该理论。

产生的背景:6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面临科技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主要理论:

1.发展的三个方面

(1)观察力。观察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则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很多的知识。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了求知欲。

(2)思维能力。知识和发展之间有某种“剪刀差”,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学原则

(1)高难度教学的原则。如果教材与教法在学生面前都没有他们应当克服的困难与问题,学生就不会有紧张的脑力活动,就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应有的发展。掌握科学知识,需要艰苦的劳动,适当的压力引起一定的心理紧张,也是导致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

(2)高速度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多次单调的重复、复习,形式主义和机械地练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拖慢了教学进度,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讲新教材时,包含着旧教材;做新练习时,包含着旧练习。这样学生总觉得在学习新东西,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不仅会运算,还要掌握运算的规律。如果儿童仅停留在表面的、孤立的现象上,就很难形成抽象的概念。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学习过程本身,即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5)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人们往往把补课和布置大量练习当作补救学习差的学生的主要手段,而不分析产生落后的原因,没有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结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剧了他们的落后状况。要提供真正的智力活动,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所以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发展上尽最大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

主要代表人物:(苏)赞科夫 1901——1977
 20世纪60年代产生该理论。
产生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
苏联在总结教育科学时指出:教育学中无儿童,是苏联教育学的主要缺点之一。
6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面临科技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主要理论:1.发展的三个方面
(1)观察力。观察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则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很多的知识。
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了求知欲。
(2)思维能力。知识和发展之间有某种剪刀差
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学原则
(1)高难度教学的原则。
如果教材与教法在学生面前都没有他们应当克服的困难与问题,
学生就不会有紧张的脑力活动,就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应有的发展。
掌握科学知识,需要艰苦的劳动,适当的压力引起一定的心理紧张,
也是导致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
 
(2)高速度教学的原则。
在教学中,多次单调的重复、复习,形式主义和机械地练习,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拖慢了教学进度,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讲新教材时,包含着旧教材;做新练习时,包含着旧练习。
这样学生总觉得在学习新东西,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
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不仅会运算,还要掌握运算的规律。
如果儿童仅停留在表面的、孤立的现象上,就很难形成抽象的概念。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学习过程本身,
即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5)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人们往往把补课和布置大量练习当作补救学习差的学生的主要手段,
而不分析产生落后的原因,没有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
结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剧了他们的落后状况。
要提供真正的智力活动,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所以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发展上尽最大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16大教育效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