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2019-10-15 11:06:21)

坚持了才有希望

——观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有感

汪智星

 

我是一个不喜欢热闹的人,特别是人多处一般不会凑上去赶热闹,因此,电影院这样的场所我是鲜少前往的。爱人也常因为邀我同去观电影,被拒绝而生我的气。时间久了,她知道我的喜好,就不再邀我看电影,免得又碰一鼻子灰。

前些日子,播放了一部关于教育主题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我省奉新县的一位乡村教师支月英。这倒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对于支月英老师,我还是有些了解的。

1980年,因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刚满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海拔近千米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支月英坚守大山38年。38年的坚持,她也深深体悟着——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

正因为这些,我怀着对支月英老师的敬重之情走进了电影院。面对宽大的银幕,感人的场景,我常常默默流泪。

其实,像支月英老师这样扎根乡村的老师,不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在当下,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还是能看到很多很多的。他们一个个为了乡村教师事业,离家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在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一教就是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读小学时,我所在的洪村小学是一所村完小。印象很深,除了我的爸爸和一位数学老师是本村人,其他五六位老师都是来自家在十几里外的老师。他们在洪村小学住着简陋的独间,吃的也是学生家长轮流送来的自家摘种的一些蔬菜。肉、蛋是很少的,因为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是挺艰苦。后来,我读初中,读师范,直至后来自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昔日的几位老师依然坚守在洪村小学。随着山村小学的撤或并,许多老师又调往一些规模较大的山村教学点。

前不久,在老家的县政府网站上,看到了一则视频。视频里的主人公便是1997年我在江湾镇中心小学认识的一位乡村教师。那时,他在离江湾镇很远的一所偏僻小学任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江湾镇中心小学,调入县城小学,再后来调入省城小学任教。其间二十二年,我跟他没有了联系。直至当我看到这则视频时,才知道他一直坚守在这所偏僻的小学。如今,这所小学因为教育质量好,合并了周围几所更小的学校,全校有1-6年级六个班。他也成了这所小学的负责人。

视频里,听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语言虽不华丽,但透射出的是质朴,是纯真,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就是一位山村小学教师对山村教育热爱与执着的最佳典型。

其实,像这样的老师在山区小学里还有很多。他们总是默默地奉献着,总是孜孜地追求着,从不怨天尤人。在他们的教育世界里,只怕一所学校就剩下一位学生,也愿意坚守,愿意相伴,愿意付出。

他们没有说出来,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已拥有着,像支月英老师一样的情怀——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