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天气无边醉,遇雨林岚一片醒。
(2017-11-06 22:08:28)夜赏“百花洲”
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列车到南昌站已近十一点。出了站,察觉人流远不及白昼,素来喜欢步行的我索性有了徒步回家的念头。
一路上,行人更显少,偶尔才见到年轻的男女在华灯下追逐、嬉戏或慢步。约摸行走三十分钟,到了离家不远的八一公园处。这时的八一公园已是一片静静悄悄,跟白天相比,天壤之别。我从大门进,很快漫步在九曲廊桥上。
此刻的九曲廊桥别有一番景致。那种清幽、静谧、美妙的感觉,是一天里其它时间根本享受不到的。我不禁在九曲廊桥上驻足了脚步。
倚着桥栏,望着这静谧的东湖碧波,我完全被如镜般的湖水中的“大玉盘”吸引住。起初,是惊喜,我完全有一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接着,是怀疑,难不成是自己的眼睛骗了自己。这水中不可能有这样一个硕大的浅黄色的发光体——真以为是外星物体潜入在这深沉的湖水里。当我仰望深邃的天空时,呀!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满月。只觉得它离廊桥上的亭檐极其近,似乎站在这亭檐上举起双手就能将她棒在怀里。她是那样的恬静,那样的悠然,那样的迷人。我深情地望着她,她也柔情地望着我。望望天空中的她,又望望水里的她。真不知是天空中的她落到了水里,还是水里的她升到了天空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那种意境之美,再加上此刻内心的那份心旷神怡,那份悠然自得,那份妙不可言,真是美不胜收!
夜里的九曲廊桥就像一条安祥的巨龙蜿蜒在湖面上,给这东湖之水增添了无限的神秘和无边的遐想。我见过许多九曲廊桥,但在这夜半时分独自欣赏着这东湖水波上的九曲廊桥之美伦美焕,可能唯有我一人有此福缘了。
过了九曲廊桥,再顺着那条不长的柳堤,我来到了“百花洲”。这里树木高大,枝繁叶茂。站在百花洲的亭子里,只能感受着透过浓密树叶的缝隙洒下的浅浅疏疏的月色。光线着实有些昏暗,我看不清亭子两旁及石碑上的字。借助手机上的亮光,我重温着这亭柱上的对联“落花天气无边醉,遇雨林岚一片醒。”还有亭子里石碑上的“百花洲”三个镌刻着的鲜目的红色大字。
收起手机,借着微暗,且迷离的月光,我围着亭子走了一圈。边走边用手抚摸着这亭子里的每一根石柱和石碑。瞬间,我似乎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温暖。哦,正是成群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站在这“百花洲”前,聆听老师在给他们娓娓讲述着百花洲的故事。可爱的小学生个个神情专注,屏息凝视,歪着小脑袋的样子,听得多入迷。他们或许听明白了一切,或许还有许多疑惑想问老师或别人。瞬间,我似乎又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热度。不信,你看,天刚蒙蒙亮,就有了一大伙幸福的老年女士,她们手持彩扇,腰系彩带,细雾里,秋风中,初阳下,抑或是在漫天飞雪里,尽情地,欢乐地,起舞欢歌,笑语不绝。瞬间,我似乎还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神秘感。阵阵分外清脆的虫鸣声传入耳中。那声音时而悠扬,如山间缓缓流淌的涓涓细流;时而急促,似瞬间从断崖上猛然落下的飞瀑;时而高亢,说它像雄鸡高鸣一点都不为过,着实显得高傲不凡;时而低沉,不仔细听,还以为它停止了鸣叫。好奇的我循着那变化多端的声音,用耳贴着石缝辨别他的方位,声音突然停止。他应该是察觉到我的存在,按理来说,小家伙应该是好客者,应该用更为热情的歌声来表达对我的欢迎。可是,小家伙就是这么有个性,从此一言不发。直至我离开这“百花洲”,也没有听到他再哼半句。
难道是因为时至深夜,一切都得安然入睡的原因?“百花洲”周围显得格外静谧。正想起身回家时,突然发现,深夜“百花洲”周围的十几棵大树特别的英姿飒爽。走近,摸着树干上那熟悉的外表,才知晓他们的真实名字——樟树。他们各有自己的姿态,各有自己的韵味,各有自己的精神。月色下,忽明忽暗,忽浓忽淡,像形态不一的威风八面的“神仙罗汉”屹立在“百花洲”的四面。言下之意,“百花洲”是人间佳境,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贱踏、破坏。离开之前,我依次抚摸着这十几棵大樟树的树干,似乎在跟他们一一告别,也似乎在对他们素来对“百花洲”的尽职尽责的守护表示感谢。因为他们的忠守,才使得这“百花洲”不因岁月的更迭而隐退,而消失。
也许是太晚的缘故。没有虫鸣,没有鸟叫,没有风声,只有我胸中那颗恬静的心发出的节奏明快地跃动声。必须离开,再不离去,今夜的我将成为这“百花洲”上的百花人。这的确是一件美事,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