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必亮:中国农村变成全球市场时转型就成功了

(2012-12-03 09:35:10)
标签:

财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解决农业的问题是工业化,沿海地区农村的发展,当中国的农村变成全球市场的时候,你的转型就成功。

  以下为文字实录:

  胡必亮: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下午好,今天第一场厉以宁、白重恩教授,还有徐长生教授多位都是收入问题,我们也是收入,还是收入,回避不了的主题,我跟各位专家不一样的,他们是宏观的角度,我想从微观的角度跟大 家讲一个故事。为什么讲这个故事?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点背景,2年之前在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颁奖典礼在武汉召开的时候,我当时做一项研究也是 收入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农民的转型跟收入的影响,这项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出了,是我跟哈佛大学教授联合写的一本书,中国的村庄是如何转型成为全球市场的, 正因为农村发生了这种转型,而中国的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南方沿海经济地区的,我们这项研究主要把全球化跟农村发展联系起来。

  我最早到珠江三角洲盐田村是在1992年,我们96年出了一本书,在那本书里头详细讨论了1993、94年村庄转型和发展很详细的情况,其中就 包括农民收入变化的问题。我记得当时94年,村民收入来源是三三制,30%的收入是通过农民家庭经济产生的,30%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取得的,另外30%是 财产收入。到了13年之后,其中再去调查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下降,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是农业经营,也有一点小的家 庭工业但是占比重非常少,由30%降到10%,工资性的收入没有变化还是30%,财产性的变化正好把家庭收入20%的补到这里,财产性的30%提高到 50%,就变成了135的情况,当然还有点零头就不说了。

  这个情况是当时可以理解的,我们94年去的时候,整个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村庄,最多的时候村里的外资企业达到436家,2008年之后外资企业转 移,有的回去了,有的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再加上劳动保障、人民币汇率升值各种因素的影响,从400多家变成300多家,变成200多家,到后来变成 100多家,所以即使是100多家企业在一个村里这也是相当可观的规模,100多家企业吸收很多劳动力,所以农民的收入从财产性收入里产生是非常有可能 的,农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也是有可能的。这次会议组织者告诉我发言,珠江三角洲的转型和农民变化趋势带来这样的结果,山区的情况怎么样?我93年到了一个 村庄,5个村庄跟踪了20年,1993年到现在已经19年了,全面把200多户农民的收入各方面都做了调查,我曾经写过一本书《中国农村制度的变迁与权利 分配》,就是写这一个村庄。

  对照我当时做的农户抽样调查,19农户,我对比一下它的收入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非常巧的是它的结果与广东沿海地区村庄的结构有什么变化?它的差距有多大?我提前告诉你结果没有什么区别,这是我没想到的,所以我跟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这个村在沙漠,是我们国家最穷的一个地方,非常集中的贫困地区,很多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典型的山区,全是山,大家看照片就有印象,这是现在还 有房子,过去90%多的是这种房子,现在10%是这种房子。这种房子过去没有,这个村以前没有任何工厂,其他制造业工厂都没有,这个企业还是这个样子,这 是我93年调查的结果,当时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时间是5个月,现在提高了8个多月,提高了4个月。家庭的农业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占60%,工资收入占 40%,其他收入很少,基本上是60和40的比重,农业60,完全窑厂干活外面打工40%。2011年的情况是农业大幅度下降,到5%,工资性结构收入占 77.6%,其他收入达到17.6%,所以这就是现在的结构,完了工资性收入达幅度上升,增加了一倍,其他收入也上升了,这就是收入分布的情况,但是它的 高收入旁边扩大了10倍,过去收入很低现在扩大了10倍,现在看的话结果相似。

  这是几个样本,从逐渐高到逐渐低的情况,基本上最高和最低的趋势也都是差不多,93年的时候农业占比都比较高,现在不管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现在占得都比较低。

  第三,结论是什么?不管是沿海的发达村还是山区的贫困村,它的收入结构变化的趋势都是一样的,并且这种山区贫困村它的农业收入比重下降的幅度还要快,农业家庭收入比重下降,财产性上升,工资性有的不变,有的上升,最穷的地方跟最富的地方变化结构是一样的。

  二是动力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写的那本书沿海地区的农村通过全球化而使收入结构变化发生,而内地的打工占80%是通过城镇化使结构大幅度发生变化,所以它的动力是不一样,也许别的村再研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动力是不一样。

  三是今年的十八大报告大家都看了,它的主标题不是三农问题,第一次提出来叫城乡发展一体化,并且有一句话明确提出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农业和农村之外,这是真正搞学 问,搞农村发展研究的秘密,但是中央明确的说到这一点根据我的记忆是没有的,但实际上13年之前就知道了,解决农业的问题是工业化,沿海地区农村的发展, 当中国的农村变成全球市场的时候,你的转型就成功。所以它的三农问题也不在于三农本身,在于全球,这个村的研究表明山区内地的农村发展,促进三农的发展也 不在于三农本身,在于它的工资性收入达幅度增加,这个道理的话,张先生63年就意识到,我们十八大明确提到这一点,所以我的文章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说 法,从城市化、工业化的角度意识到这一点,这种觉悟和研究数据的结果就是铁的证据,就明确说明了我们该怎么办,所以这条路子是对的,我们顺着这条路子农民 收入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