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地铁4号线滚梯踩踏事故揭秘

(2011-07-06 07:25:38)
标签:

地铁

北京

4号线

踩踏

自救

杂谈

热点新闻:

    2011年7月5日上午9点36分,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发生设备故障,造成29名乘客受伤。京港地铁公司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受伤乘客均已送往医院检查抢救,目前有1人死亡,2人重伤,26人轻伤。死者系一13岁男孩。当天,政府相关部门已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要求地铁运营企业立即对设备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在下午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京港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杨苓代表公司向死者表示哀悼,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并向所有伤者表示深切歉意。她称,公司将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做好事故处置和善后处置工作,并对设备进行彻底检查。

    北京京港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杨苓说,京港地铁公司将尽全力做好伤者的救治工作,负责伤者检查、救治、治疗等相关费用,待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再对赔偿等问题进行处理。

http://s8/middle/60fce3ddta75e2de07d07&690

    据杨苓透露,出事故的电梯为奥迪斯公司生产,该电梯目前仍在质保期内。6月22日,生产厂家刚刚进行了例行检查和保养。目前京港地铁公司已停用4号线全部共10台奥迪斯电梯,并进行全面检查。
参与地铁4号线工程项目的杨先生表示,每部电梯都有额定的工况,出事故的电梯或许存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他说,电梯运营是否正常,与产品质量、日常维护和管理均关系密切,尤其是日常维护,更需健全规章制度及监督手段,并执行到位。

    他说,目前,北京地铁线路客流量大,有些已超过客流设计容量,只有提高地铁等公共设施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事故发生后,现场被全部封锁,工作人员也不接受采访。但是,有记者从一号线西单站转四号线的时候,发现也有一部电梯在维修。据工作人员说,正在维修的那部电梯以前出过扶手过热的问题,曾经联系过厂家来维修过两次,但是都没有完全修好。

http://s13/middle/60fce3ddta75e2de3809c&690

    自从动物园站A出口出了事之后,他们马上重视起来,马上进行维修了。所以从这样的情况来看,今天动物园站电梯的出事可能也不是纯粹的意外。 

    另外据了解,其实电梯的运营商非常多,包括四号线,人们在同一个线上就可以看到像富士达电梯与日立电梯两种不同的品牌。供应商过多可能也会导致在维修方面会存在一些拖沓情况或者是监管方面的不利。

    瑞奇今天废话不多说,只说说:

   拥挤踩踏发生时怎样有效逃生?

  遭遇拥挤踩踏时,你如何有效逃生?有关专家提出四种有效应对措施。

  (1)遇到人群时选择到人群边缘。

  (2)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

  (3)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4)在拥挤的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http://s12/middle/60fce3ddta75e42824a4b&690

   遭遇拥挤的人群如何自救?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可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6.在拥挤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7.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8.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9.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10.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