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您们好!
首先十分感谢您们热心参与“幸福感”调查活动,也十分感谢媒体大力支持,您们的每一个回帖笔者都认认真真读过,用心感受过,笔者知道,每一个回帖后面都是一个平凡而又真实、普通而又辛酸的故事。有一个热心网友回帖如下:
“今年年初很痛苦,房价已经降了点,但是家里的钱刚够付个郊区的首付。正纠结是买还是不买,结果家里出了点小事情,母亲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自己手指头了(事后询问了原来母亲当时也很急,因为孩子怎么大了总想买套房子让孩子结婚,心里一烦一个疏忽就切到手指头了),住院前前后后花了近一万元。
就这事情耽搁了买房的时间,房价也一路向上。
某天夜里睡不着到凌晨天亮的时候终于想通了。那首付的钱是父母养老钱,笔者不忍心自己住着房子,一家人缩衣节食,父母生病了还没钱看病。那样的话和旧社会有什么两样?
赚来的钱多孝敬孝敬父母,因为他们辛苦的把您拉扯到了这么大,因为他们已经渐渐的老了享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
自从那以后,不论房价涨得多厉害,心里反而踏实了。因为明白现在的房子不是让老百姓买的”。
看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笔者感同身受,难怪也有网友善意批评笔者:“越来越不理性,不以数据说话了”。
是的,笔者变了,变得情绪化了,因为笔者不像某些博主一样,让秘书代笔,从不看回帖,而笔者几乎每帖必看,并尽可能回复,与大家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喜怒哀乐!笔者无法总是保持理性,有时也会拍案而起,有时也会破口大骂!
当然,无论如何,笔者都感谢每一位回帖的朋友,是您们让笔者有继续研究的动力!
(以上文字属于有感而发,请媒体朋友不要转载)
根据本次网络调查结果,笔者再也无法用“幸福”来形象房地产市场,而“痛苦指数”则说明事实真相,因为中国房地产“痛苦指数”高达65.2%。
8月13日-18日,“幸福感调查”共得到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10986个网友关注,回帖366个(数字还在增加)。主要数据统计如下:
1、 “购房状态”与“表情”交互统计表:未买房者回复异常活跃

非购房者反应十分强烈,回复206个,占比56.3%.
2、 删除无关评论后,“购房状态”与“表情”交互统计表

3、 按购房状态计算组内百分比如下:购房者并非幸福,非购房者绝对痛苦

注:由于“未买房”网友回复比较活跃,样本量高达206人,而“已购房”网友样本只有47个,“总体百分比”将失去代表性,故选取“组内百分比”消除组间样本差异。
结论:
n
已购房者幸福比例为40%左右,但仍有60%左右“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Ö
我有好几套房子,但房价的爆涨我感到恐惧!
Ö
现在刚买了房子,面临的是20年的按揭,以及泡沫破灭的恐慌,这几天掉了好多头发~~~~~~我只有不停的安慰自己,我有个家了
Ö
和房价下跌相比,上升的心情能好受些,但绝无什么幸福感!
Ö
俺是改善型的,眼看着房子天天涨,买不起了!
n
打算购房而没有购房而者,几乎都是“痛苦”。
Ö
相当之痛苦!我和男友研究生毕业来北京一年,工作稳定、感情稳定,家里赞助了首付给我们买房,就算是这样,高昂的单价还是让我们望而却步,现在买房意味着今后的几十年都要与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绝缘,真不希望就这样为了房子做半辈子房奴。如果不是这畸形的房价,我们现在肯定已经结婚了,面对现实,能不痛苦么?
Ö
痛苦!!等待房价新一轮的理性回归。不然真买不起。主要是考虑首付过后,压力太大。不敢随便要小孩;不敢随便出去消费;不敢出去旅游放松;不敢随便去报进修班;连回家探亲访友的机会都在控制。这是多么大的悲哀。
Ö
我是上海的。3月份看了一个盘1万六均价,要到明年9月份交方,白付1.5年利息,90平米150万,而且也没地铁。觉得很贵很不划算啊。可是现在它已经2万8一个平米了。后悔死了。为什么那么贵啊?这个政府为什么给开发商那么多支持和优惠?而至老百姓的生活于不顾?
(注,以上数据和搜房业主论坛中调查结果相近)
4、 中国房地产“痛苦指数”高达65.2%
我国城镇住宅商品化率平均为20.6%,一线城市为30-40%之间(以户籍人口为基数),未购房者中打算购房的占70%左右,那么所有城镇人口中的“痛苦-幸福指数表”如下:

从1999年以来,我国累计销售商品房3.78亿平方米,以套均100平方米计算,拥有商品房的最大家庭数(不考虑拥有多套住宅)为3780万个家庭,以人均家庭人口数3.3人计算,共有1.25亿拥有商品房,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0.6%.
由于上述数据是全国平均值,如果以城市化比较高北京为例,1990年以来,北京市累计销售商品房1.63亿平方米,以套均100平方米计算,拥有商品房的最大家庭数(不考虑拥有多套住宅)为163万个家庭,以人均家庭人口数3.3人计算,共有540万拥有商品房,占全市城镇人口的39.2%(以城镇人口1380万为基数).
另据笔者大样本城市随机调查,非购房者近3年有购房打算的占70%左右。
研究说明:
本次研究采取网络调查形式,由于网络的普通性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异,故非完全随机抽样调查,其结论推论全国可能产生偏差;但由于采取组内百分比和全国宏观数据结合分析方法,不会受到“被访者是否购房者”而产生误差。
研究人员提示,应用研究结论可参照以下信息。
Ö
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网民已经达到3.16亿,占城镇人口的52%;
Ö
购房群体中的高端和低端使用网络频率都较少,中端则是网络使用的主流,故中端市场误差更小。
研究有感
记得前不久我写了博文“高房价压制中国和平崛起”!主要从“高房价压制内需角度进行思考”,经过这次与366位网民交流,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
1、 低房价推动内需,高房价推动投机
今年中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为什么只能是15%左右徘徊,下半年可能降到15%以下,所以国家又推出“消费金融”政策,但这都是皮毛之举,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那就是“高房价、高教育、高医疗”让老百姓不敢消费。民间也有“一个套房消灭三个家庭”的说法,而高房价则让投机者有利可图,投机者只买房不装修、不使用,如何拉动纺织、家居、装饰、汽车等内需品呢?(网友:房价为什么总是涨涨涨,上海的很多房子空置着,晚上8、9点之间到浦东的各个次新房小区转转,看看亮灯率就知道)。
2、 当一个民族只是“为了房子而活着”,如何崛起?
网友:我是一个在杭州读大学的研究生,我的很多同学都很有才华,我从不怀疑他们未来可能光辉的成就,但是杭州的房子是那么贵,贵到你做梦都买不起,于是每当和同学们谈论起未来的规划时,很多人都是无奈的说准备回老家,只因为房子太贵了。杭州的高房价,已经阻碍了他的发展。
这让笔者想到另一个故事,“深圳,今晚你将被谁抛弃?”。
3、 当高房价把“国际人才”挡在门外,如何崛起?
网友:我是在东京工作的华人,本以为来发达国家工作能赚一点买房子的钱,结果工作了6年,发现自己越来越买不起上海的房子,这么多年存的钱,还抵不上房价增长的数值。上海的房价已经直逼东京,高端房已经远远超过东京,我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回国生活!
当一个国家把“国际人才”挡在门外,如何崛起?而美国就是利用各种条件,把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都吸在一起,才造就了“世界霸主”地位!
本文阅读对象:消费者、开发商、投资者、媒体及一切热心人,如需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但请媒体不要披露工作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