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的妙用
(2012-10-10 21:00: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资料 |
注射器的妙用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初级中学(063600)
摘要
关键词
注射器体积小、操作简便、节约试剂、可靠安全、污染少,广泛用在气体制备、收集,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中,特别是学生家庭实验或创新实验设计上,用途更为广泛,如:一次性注射器较为耐腐蚀,可以用规格小一些的注射器充当滴管使用;注射器本身规格有2.5ml、5ml、10ml等几种,所以进行定量小实验中,它也可充当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课外实验小组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气口排放的废气成份,用一支大注射器到排气口吸取气体样品,送到环保局去检测。利用身边的用品完成化学实验会引起学生极大地学习兴趣,下面结合教材,对实验中注射器的妙用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需要用到集气瓶、燃烧匙、橡皮塞、导管、盛水的烧杯等多种仪器,而且不利于学生操作,现用一支较大号注射器就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如图所示:
|
图1 |
操作方法:取一小粒的白磷(过量,保证将氧气完全消耗),用滤纸吸干水分,放在注射器中间的地方,然后将活塞推到50毫升刻度处,针管头上连接一段乳胶管,用止水夹夹住乳胶管。将注射器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烧杯口对准白磷处微热,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时可以看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随着仪器的冷却,白烟消失,活塞又向左移动,最后停止在接近40毫升刻度处。由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优点:利用此装置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的:(1)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通过活塞开始向右移动知道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进一步了解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二.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
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实验,其中,检查装置气密性和添加液体时,注射器都有其妙用。
|
图2 |
操作方法: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里注水,并浸没漏斗的末端,再用软胶管把锥形瓶右导管的末端与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起来,推动注射器活塞,如果长颈漏斗管内形成了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或者外拉注射器活塞,如果长颈漏斗的末端冒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优点: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结合物理压强知识,体现跨学科学习,当然也可以利用类似原理检验多出口的复杂装置气密性。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可随时添加药品,不断产生氧气。还可控制
氧气的生成速率。用注射器,取液、滴加都很方便,也可控制试剂用量和滴速,节省试剂。如图所示:
|
图3 |
三.鉴别硬水和软水
教材中鉴别硬水和软水,是对比实验,通过对比两份水样产生泡沫和浮渣的多少来鉴别,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呢,这时候就可以请注射器发挥作用 了。如图所示:
|
图4 |
操作方法:用注射器取等体积的肥皂水加入盛有等体积硬水和软水的烧杯中,搅拌。
优点:由于注射器上有计量单位,可用作一些对比实验的仪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四.
|
图5 |
操作方法:①取一个20mL 的一次性注射器,抽掉活塞,将一团洁净的钢丝棉(注意使铁过量,以确保氧气完全反应) 塞入针管顶端; 然后在活塞上涂少许凡士林,再把活塞放回针管内。
②拔掉针头,在安针头处套上2cm长的气门芯,然后吸取5~7mL 的水,随后将注射器顶端向上固定好。
③移动活塞, 使水面处于10mL 刻度处,说明针管内的空气约为10mL (注意空气不要多,否则里面的氧气用不完) ,再把弹簧夹夹在气门芯上。
④1~2h 后就可以看到钢丝棉生锈,24h 后观察,水面大约在8mL 刻度处。
优点:注射器有计量单位,水面所在的刻度由10mL 变为8mL ,说明针管里气体减少了2mL ,即减少了1/5 ,而空气中正好含有1/5 的氧气,可见铁生锈需要氧气;注射器的容积相对减小,缩短了反应时间。
五.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教材中介绍常见的碱时,一个重要的反应就是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但教材上没有一个明显的实验证明两者反应,现通过两只注射器就可以很容易的证明这一反应事实。
如图所示:
|
图6 |
优点:现象直观,操作简便。分析现象、推理得出气体二氧化碳确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管内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活塞。
参考文献:《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02期
作者简介:1992年参加工作,18年来全身心投入于初中化学教学,潜心研究教材,努力进行教研教改,紧跟新课标的要求,勇于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中善于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多次在市级教材培训中担任主讲,并担任送课任务,并在省级实验教改中获得二等奖。
联系方式:qq130621428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