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快速平衡疗法”治疗痛风理论探源
刘一邦
(郑州新华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4)
[关键词] 中医;快速平衡疗法;痛风;理论探源
[中图分类号]
R58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09)08(b)-097-02
中医讲平衡依照辨证施治的整体平衡法则;西医也讲平衡,但讲的是区域平衡,局部平衡。何谓平衡?中医的平衡观即阴阳观。总括阴阳,括天地日月四时万物阴阳虚实之枢机。中医辨证即把握平衡,驾驭平衡,以达实现人体整体平衡之目的。
中医医人,西医医病。中医求大本,西医治器官。中医讲究宏观把握,从无处施为;西医讲解剖分析,从有处入手。相对中医而言,西医追求的是微循环而已。而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对症、分型、分期、因人而异的平衡治则,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在把握阴阳五行关系的前提下,架构了中国中医药学基本的平衡理论,形成了以四诊八纲思辨施为的系统治疗体系。
然而,针对痛风顽症的治疗,中西医都面临着尴尬的现实。中医仅仅停留在宏观把握和疗效观察阶段,无法具备西医对痛风的基本认知度,故此,治疗上显见地让位于西医。西医治疗痛风是无奈之举,由于自身的理论缺陷的原因,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局部改善循环状态,但西药的毒副作用却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怎样突破中西医治疗痛风的瓶颈?“中医快速平衡疗法”的创立,找出了攻克痛风顽症的根本之道。
1“中医快速平衡疗法”的意义
“中医快速平衡疗法”中,“平衡”是基本法则;“快速”为定位法度;“中医疗法”属定性范围;关键的核心点是“快速”。
中医谙“平衡”之道,“快速”则倾属于西医名下。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医受到“矮化”的一大主因,也是一定程度上中医发展受到桎梏的根本所在。中医陷入如此窘境,不外乎以下两点:①难达“快速”显效;②形不成如西药般固定通用的精准方剂。快速平衡疗法的贡献就在于彻底消弥了中医不为西医认同接受的上述诟病,而且取得了诸多方面的医学突破。
主要突破:①推翻了“痛风病不能根治”的定义结论。②先天因素所致遗传性疾病的治疗禁区。③互为因果性疾病(合并症和综合并发症)异病同治的成果性突破。④痛风病治疗禁酒、禁食、忌口的误区。⑤形成通用定量的成方固药。⑥去除了中药“苦、涩、腥、辛、臭”难喝难闻的味道,口感佳,药性得到提纯归中,利于高效吸收。
综而论之,没有“快速平衡理论”的创新,就无法形成如此之多的关键性突破。沿着这样的思路,许多所谓不治的顽疾,同样可以突破所谓的盲区和瓶颈,取得“快速”、“高效”的理想效果。
2 支撑“快速平衡理论”的中医理论基石
何谓“快速平衡”?平衡即阴阳,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任何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其讲究的是阴阳虚实关系、天地万物不脱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道。道者易道也!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纲纪。易与天地准,括阴阳,寓虚实,著日月,列乾坤,枢天地,序四时,类万物,通神明,系生死,别雄雌,轮五常,周大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广大悉备,包罗万象。提契天地,法度阴阳,类物之情,纪时之纲。生生之谓易也!
《易》以道化。易者总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道者万物之奥。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易道周谱,无所不备。道无双,故为一。
一者数也。天地万物始于一,终于一。一者有、无之基变数也。为成、为化、为道。道之无道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中国称种子,西方称基因。万物莫逃乎于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伏羲一画开天;老子一气化三清。得其一,万事毕。
一本气也。阴阳以气一贯之;通天下者一气耳!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气之生既是道之易。易本于气。气涵弘道。故易者,本气也、道也、一也。道之无道,本于有之无也。贯通之一气耳。道之根,气之本,一之化,易之变,故为中也。
此即中。中者也,天地之枢机也。括阴阳之机关,轮日月之周转,盈天地之消息,类万方之情化,掌人物之生死者,中也!无方无体,无内无外,无明无暗,无色无象,恍哉惚兮,寂哉寥兮,浑浑然一气耳。是中也!性命之根,生死之本,造化之源也,是谓中矣!曰天根月窟;天门地户;天机地心。在天曰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何谓玄?玄即空也,玄者窍也。玄空者天地之法窍也!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也!故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又曰生死关,阴阳户,性命窍,元牝门,天地根,总之谓“中”。老子谓“玄”:是为牡牝。牡牝者,阴阳也。故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谁在“负阴而抱阳”?怎样“负阴而抱阳”?何谓“冲气以为和”?如何做到“冲气以为和”?识玄、明窍、知道、笃中是其根本之所在。负阴抱阳者,中也。阴阳交感,感而遂通,此谓“充气”之过程。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核心”者,中也。“基本点”,即一阴一阳也。阴阳合则万物生矣。故“中”为本,“和”为用。中为先天之体,和为后天之用。和是阴阳交感的结晶,和是变化的结果。中和是互为因果之关系。是前提和结论。中和的过程就是“中医快速平衡疗法”入手施为的治疗过程,明了了“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内核,做到“用中而致和”就达到了“平衡”,也就实现了“快速”之目的。
中则大本,和则达道。阴平阳秘、不偏不倚谓之中正,过与不及皆失阴阳合和之道。怎样识中明中握中用中实现“用中而致和”?阴阳交通,用中而致达和,生生之谓“易”的法则。
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佛家言执中贯一;道家言守中抱一;儒家言清静归一;武家言守中抱中用中;诸子家言抱中守一,中一以贯之;医家言五行合一,致其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矣。故论中气之治,有温中、养中、补中、调中、固中、化中,五行归中之说。医之为道在于调元赞化,起死回生。医具易道也。大医者须明易。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矣!坎离日月,天地之中气也。水火也,天地之大用也。故古之医家向来重视坎离阴阳之关系。
明河图洛书之蕴,几太极两仪之奥,了先天后天八卦体用互变之机,知九星八风五行四时运气要妙,则俱入明出幽、彰往察来之功。通乾坤挪移、移形换气、日月周轮、斗转星移、水车搬运、调坎益离、精气合神、化神返虚之道。方能格物致知、中通而致和。于医家言,医患之治易如反掌耳!此即“快速平衡理论”体系赖以支撑的坚固基石之所在。
3 “中医快速平衡疗法”攻克痛风顽疾
“快速平衡”是建立在法度阴阳的前提下而实现的全局的高度平衡,整体的系统平衡。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究天人之际的大平衡。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方能中通人事。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与外界圆融和谐一体耳。做到了大平衡,就达到了“快速平衡”的目的。
“易”贵实用,用即是本。痛风病之本在于真气亏虚,致成淤结。治疗先于通气化滞开节为主。打开寒结,补足元气。找到致变的根本的“结”,靶点明晰,一矢中的。从源头上清理病变,不给病原组织生存的空间。正本清源,固本还原。在整体施治的“平衡法则”下收“快速施治”之奇功,成功地突破痛风不治的盲区,是对“快速平衡理论”最好的诠释。
“中医快速平衡疗法”攻克痛风顽疾的根据:①中西医不治是不争的事实。②西药的毒副作用贻害无穷。③中西医都有检验痛风是否治愈的生理标准,特别是西医确立的血尿酸生化指标是最好的参照。④显见的组织观察特征。有比较才能鉴别。基于以上定性、定量、定位的标准,不难判断“快速疗法”所取得的系列突破。
“中医快速平衡疗法”快速成效的依据:痛风属无菌性炎症,抗生素不起作用。因之也就脱掉了含有激素、抗生素类西药成分的嫌疑。西医治疗上以“秋水仙碱”为镇痛类代表药物,秋水仙碱治疗痛风一般在2~4h起效,24~48h缓解疼痛作用,而不能做到完全止痛。且毒副作用极大。“中医快速平衡疗法”在患者服用10min左右迅速起效止痛,严重者不超过3h,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基于以上比照,平衡之快,目前绝非西医所能为。
平衡即大道,大道即圆满,圆满即光明。“快速平衡”即圆融光明之大道。大道氾兮岂可左右?沿着“快速平衡”理论之道,应该不失为未来中医药学健康发展的一条规范式路径。
[参考文献]
[1] 阎柏臣.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26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72-173.
[2] 沙俊聪,杨桂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94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2):26.
[作者简介]刘一邦(1969-),男,汉族,籍贯:河南项城。郑州新华中医院痛风科主任,主攻痛风,创“中医快速平衡疗法”,攻克痛风世界医学难题,并对相关综合性并发症异病同治取得突破。研究领域:中医各学科,各种疑难杂症。通易、医、武、丹青之道,涉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杂学。
本文源自:《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8月 下半月刊 第16卷 第16期 总第19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