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欧阳修《秋声赋》

分类: 随笔 |






认知欧阳修的作品,是他的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是我拜读他的第二篇。作者开篇就描写秋夜听秋声的情景,这是对意境描绘,首句就幽美而深邃。“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这段话包含了几个连续性的动作,夜读,闻声,悚听,惊叹,显示出他敏锐捕捉生活现象的才能。立全篇之眼是一个听字。声,只能凭借听,一个声字,独特地表现了听觉联想出的形象。
欧翁,对听觉的描写是精美绝伦的。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由远及近,由小及大,层次分明。优初到忽,包含着秋声转换的过程。将秋声声和势加以形象化的概括,特别醒目的是,欧翁成功运用动静制宜艺术辩证法,以秋声烘托秋思。一开始,涌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的动,激荡了读者的心潮。但是,一声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耿耿星河,横卧天宇,万物息响又转入静的艺术境界之中。读此,仿佛看到星月冷挂眼前,清凉秋气直透人们肌骨。由动入静艺术境界分外深邃。
《秋声赋》顾名思义是赋体。是铺张扬厉的文体特色,欧翁的《秋声赋》完全驾驭了这个文体,捕捉生活中的形象反复濡墨,反复言之,再三渲染,直到刻形尽相,情满意足为止。写到秋声的特征,抓到本质,然后纵意挥写,妙喻层出,如珠落玉盘,迸发散射。从多方面逐层写来,不厌其多。描其色,绘其容,写其气,传其意,达其声,文满墨饱,秋天的特征在经过多方面渲染后,昭显纸面,现出丰厚饱满。
《秋声赋》用词用语,至为精炼简约达到了铺扬蹈历和精约省俭的有机统一。
《秋声赋》篇幅精粹,但并非·一览无遗。内在的结构层次异常分明,自然。全文以夜闻秋声始,到夜听虫声止,首尾以写景相映照,呼应,艺术格调一统全篇,联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整篇文章值得反复细读品赏,如曲径通幽,转陌相通,结构圆熟精美,一唱三叹的唏嘘之声成全了欧翁《秋声赋》的独特魅力。
奉上欧翁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默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伐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