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析名著《醉翁亭记》

(2019-01-02 12:39:10)
分类: 随笔
赏析名著《醉翁亭记》
赏析名著《醉翁亭记》
赏析名著《醉翁亭记》
赏析名著《醉翁亭记》
赏析名著《醉翁亭记》

                赏析名著《醉翁亭记》

 

       中年后,才开始学习散文。最初我拜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仅通读一遍,就被《醉翁亭记》吸引。想当年,欧阳修是被滁山风景而迷醉,写出千古佳篇。而我,有幸在中年后习读经典名著,就沉浸在欧翁惜墨如金,字字珠玑的美妙文章中。反复拜读,竟然感觉通篇绝妙到,多一句,画蛇添足,少一句,就如天缺一角。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幼年就听读过私塾的父亲提及,可惜我从未见过这篇散文。况且童年和青少年,虽在京城的名校就读,只是没机会学习文化。当年上中学,连教科书都没有,我们的授课教材都是在校的高年级毕业生为我们撰写的,刻出的蜡板,再用油墨打印的简易装订纸页。当年一味的跟形式,复课闹革命,与文化无缘,不记着自己是学生,总在认真执行学生干部的职责。说自己是新时代文盲,真的不是谦虚,那是历史真相。

当然我的同届学生命运于我相同,除了有些同学家长自己文化水平高,自己教子女文化知识,多数如我,完全与文化绝缘,更何况学习没有什么社会意义的散文。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它的社会意义并不强烈,是欧翁嫡居滁州,纵酒山林的闲适情思。尽管如此,但丝毫不能掩盖它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这篇散文的诗情画意,其清丽的格调,读后令我浮想连联,脑海里全部滤过成绝尘之水。

首先,它的意境之美。好的散文如诗,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醉翁亭记》点睛之思是醉字,不是因愁而醉,而是因乐而醉。这个醉中之乐,就像一条彩线连缀起各幅画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欧翁根据醉意写出了秀丽之境,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和谐。

山水相映之美

欧翁的笔下,醉翁亭远近左右是一幅山水画。可见山、泉、林。然,他并不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山、泉相依,泉、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




结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美在朝暮中的变化

欧翁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出而林菲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由于早晚不同,欧翁的运笔色调气氛有别。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气,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笔触如丝,根据不同的时间写出了相异的境界。

美在四季变换

四季的景物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确实传神。出现四幅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美在动静之间

蔚然壮丽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泉水是动态“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之动,相得益彰。

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残阳息于山头是其静,人影移散,纷纷暮归。是其动。

精巧的结构,散文顾名思义,要散,但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散,《醉翁亭记》结构上恰到好处。

欧翁在《醉翁亭记》中的写作技巧用金线串珠,曲径通幽,呼应有方。前有伏笔后必照应;藏墨于首,显豁于尾。

出色的语言,《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不仅格调清丽,且造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欧翁在《醉翁亭记》中的造句之美,令后人频频断章取词,为己所用,最流传之广的有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等等。

《醉翁亭记》实在可称为散文之范本,值得反复研读。每读一次,收获都会递增,当之无愧的散文佳篇。现奉上全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湚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初而林菲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吟,后者应,躯偻提携,往而来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齐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虞美人冬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