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语言的魅力和残酷
(2015-03-16 10:19:23)
标签:
育儿母亲子女语言女儿 |
分类: 杂文 |
语言是群居人类主要的交流方式,试想,相处的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语言不通,是多么尴尬迟钝的事。
我是在北京土话中懵懂长大的,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才开始接触普通话,我的启蒙老师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课堂上她用普通话授课,课下在和同学们交流时还是有意无意地说北京土话,而后我才知道,北京话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从此我便要求自己只学普通话,对于北京土话只要听懂就可以了。故而,我这个没有别处籍贯的土著北京人除了说普通话,能听懂北京土话就不会别的地方语言了。
虽然少年时代就走南闯北,但母语已经根深蒂固,从思想上就不接受南腔北调的外地语言了。我的语言接受能力很差,不会入乡随俗,十年的南腔北调的语言环境中又回到我的故居北京,亲朋好友只是感觉我的语言完全没有了京腔,但没有乱了調。在外地我虽是拜了当年最著名的英语老师学习英语,老师也是倾尽心力教授我学习英语的技巧和方法,但没有英语环境的我就是白白辜负了老师的心血,把她交给我的英语知识完全还给了老师。至今在看原声英语影片时依然像一个白痴,完全听不懂,仍然靠显示的中文来理解英语的对话。倘若英语原声影片没有显示中文我就是一个十足的白痴,完全不能理解英语的表达内容,糟糕的是又喜欢看韩剧了,韩剧的时尚和生活我想了解,但语言的不同,剧中的台词就像听天书一样一句都不能入耳。
以上说的是语言不通会给人类交流带来的障碍,其实我最主要想表述的是下面的语言交流时表现出来的语言魅力和残酷。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表达就如诗歌,没有一首诗歌是污言秽语组成的,诗人们对世界充满了热爱,用精练浓缩的语言仔细推敲,用唯美的单词结构成一首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九字句,组成的一首诗,一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用世界上最美好语言创作出的诗词歌赋,不论是咏物还是吟人都是给读者或听众美的享受,陶醉的感觉。字字珠玑,贴心畅脉,余音绕梁,美意不绝,这是诗歌的艺术魅力。
日常生活中常人自然不会都用诗的语言作为交流方式,但语言交流的差异,明显会给倾听的对方带来或是温暖或是寒心的感应,我是一位可以给自己下定论的人,一生几十年已经确定,既无经天纬地之才,就不能对国家大事,地球宇宙做精确评论,围绕自己的方寸之地,接触的普通人之间做些浅显分析,粗糙的见解。
不谈风月不谈国事,不谈仇敌之间的恶语相向,只谈血缘亲情之间因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造成今生良缘和孽缘,皆由语言表达方式造成的因果。
亲人之间最主要的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我以为做为这种血缘关系虽是血浓于水,永远改变不了的血缘也是要靠后天再培养的。
邻居家有一对母女,母亲忙于自己的事业,走到社会上忘我工作了,把刚出生满月的女儿交给婆婆照看,从此就把自己二十四小时都放在家庭之外,只是每月发工资时匆匆回家,在房间里一站一立,三句话,对婆婆说道:“妈,这是工资,我一分没留,全部交给您。单位里事很多,我是抽空回来送钱的。我要赶紧回单位工作。”
婆婆劝道:“还是进里屋看看你的女儿吧,她可知道找妈妈了,小孩子这个年龄妈妈就是她头上的天,是绝不能缺的依靠。”
儿媳说道:“今天是不能够了,实在没时间,我也不招惹她哭了。
这个小女婴从此就在母亲用金钱抚养她,渴望母爱的绝望中长大。当母亲回到她身边时她已经五岁,既没有了对母爱的渴望,母亲也仍旧没时间对她嘘寒问暖,她又有了小弟弟,母亲在弟弟身上发挥了母爱。嫌弃的眼光不时落在女儿身上,时常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看你这直眉愣眼,就知道你这一辈子就是一个窝囊废物,世上再无能的人也都会比你有本事!”
在母亲讥讽中长大的女儿,就像中了母亲的诅咒,单凭她如何努力最终仍旧归于平庸。
加上母亲决定和父亲离婚时母亲并没有选择抚养她而是父母都在争取弟弟的抚养权,女儿是恳求母亲留下她一起生活,从此这个女儿在母亲面前就成了罪人一般,母亲出口就是你一辈子还不清我这个当妈的债,世上只有不孝的子女没有不对的父母。
女儿在母亲面前抬不起头来,几次轻生自杀未果。而后心生叛逆,经济独立后避讳母亲,怕话不投机半句多。每月按时付给母亲高于常人的赡养费,除了母亲患病尽量减少和母亲见面但心中又时刻关心母亲的安危,这种内心的交织痛苦的纠结,不被外人理解,大多数人都在谴责女儿的不孝,而这个女儿每每想起母亲都先想到母亲对她的轻蔑和鄙视,恩和怨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虽然女儿为这个母亲送了终,在亲友面前她仍然是一个不孝女。
如今社会父母抛弃未成年子女,把子女当成奴隶和罪人的并不是少数,子女的叛逆悲愤得不到世人理解,小小心灵受到父母恶语讥讽不在少数,如果让这些子女完全承认母亲都是伟大无私的,恐怕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有些父母到了老年不受子女的尊敬,只会向公众投诉子女不孝,其实他们也该反思在子女未成年时,你们虽然给他们生命但是对他们灵魂的恶性刺激父母就当真不用承担责任吗?
常言说棒打出孝子,难道父母必须用对待仇敌的办法子女才能成为龙凤吗?
父不慈子不孝,慈母照样可用用温暖的语言鼓励的办法让子女成才,让子女幼小的心灵每每回忆都是父慈母爱的良性画面,那么乌鸦反哺,子女怎会忘恩负义呢?
重要的是,也许做父母的不是蛇蝎之心却是蛇蝎之口,人类的语言真是两个极端,话一出口就会产生冰火两重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