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手机随拍2013年4月9日苏州虎丘
自幼就常听奶奶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之美那是任凭人想象的,苏杭究竟有多美?奶奶自出生就没离开过北京城圈儿,最远去过十三陵,现在也归属于北京地界。其实奶奶也不是空穴来风,苏杭之美是爷爷亲口描述的,爷爷曾在苏杭生活过一段时间,家中挂着精美的檀香木雕的镜框,那上面的风景是西湖的三谭印月。家中还有从苏州带回的美女团扇和檀香木的折扇。
记得小时候常对着三潭印月的木雕想入非非,幻想着自己也在仙境中。也许对于北京的紫禁城司空见惯了,很想身临其境到小桥流水人家中体验江南娟秀之韵。虽然北京有紫竹院,完全借鉴江南竹韵之景,我爱到痴狂的地步,但毕竟不是原生态,何况北国的风沙和干燥的气候,也常让那些修竹蒙上尘垢,故而仍对江南向往迷恋。那时节根本不会有机会下江南,更崇拜爷爷有此福气,一生中竟有几年分别做了苏杭人。爷爷晚年不再走南闯北,呆在家中像一位说评书的艺人,总有左邻右舍茶余饭后围在爷爷身边听他讲五湖四海的亲身经历。
小时候,爷爷把在虎丘买的美女团扇送给了我。看着纱绢上的古典美女,对苏州虎丘有了向往和幻觉。没想到长大成人后邂逅了我的夫君,他是金陵人士,当初我们并不在一个军营,他向我求婚,如果我嫁给他就注定了两地生活。我当时唯一的要求就是旅行结婚,下江南。当时还没有听说谁是旅行结婚的。我们从北京出发到南京见公婆,而后上海、苏、杭、无锡还游历了一些江南小城。对于苏州虎丘的印象很是特别。的确如爷爷说不登虎丘山,到了苏州也枉然,也遗憾。。。。。。
因很早知道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对江南以唐伯虎为首的四大才子之名如雷贯耳,而苏州虎丘留下了唐伯虎的墨宝,当然还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虎丘剑池四个字和灵岩寺斜塔是虎丘代表性的景观。第一次进入别有洞天,登上双吊桥,被这里唯美和神奇深深吸引,可惜当时连135的相机也没有自然没留下影像。
虎丘有很多传奇,但对于我来说那里曾经留下过爷爷的足迹和身影 ,因为我有一位肯为我遮风挡雨对我呵护备至的爷爷,身怀绝技的爷爷曾经是虎丘的常客,我甚至联想到我进入虎丘的足迹也可能和爷爷的足迹重叠呢!
2013年四月下江南入虎丘,不是去走马观花,而是闲庭信步,细细欣赏虎丘之美,享受这里的花之艳,草之绿,泉之清,茶之新,看着采茶工人小心地采摘刚出嫩芽的碧螺春才能体会为什么碧螺春的价格会极其的昂贵,一棵茶树几乎摘不到三十个嫩芽的茶叶。
阳春四月,虎丘开满了各色的鲜花,最多的是郁金香,那样的金黄,紫红,鲜美丰仪。虎丘也盛开着牡丹花,不过很遗憾,这里的牡丹花是不能和洛阳曹州牡丹相比美的,江南是以小家碧玉,灵秀神韵著称,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似乎不适应这里的娇小玲珑的气韵,在这里散发不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富贵之态,反而让郁金香夺了众人的眼球。
虎丘之美在于它自然中有丰厚的人文风韵,亭台水榭盆景与一尘不染姹紫嫣红的娇花,嫩绿的茂林,翠竹,茶树,蓝蓝的天空和湿润新鲜的空气和谐精巧结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中多了填词作赋的雅兴,也多了挥毫泼墨寄情山水的胸怀。
真的很幸运,今年下江南,入虎丘不但处处留影,和很多景观印证,还拍了不少视频。很可惜,青山依旧在,人物已变更。唐伯虎的形影无处寻,爷爷的足迹无痕,而我尽管弥补了无合影的遗憾,但和初来时已面目皆非,岁月对我是留痕的,好在乐观,嫩不娇,衰不怨,现在有了录像和照片终于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在江南赏江南,不在虎丘赏虎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