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走过春秋
今天十月十八日,
北京的深秋季节。
格外的晴朗,
微风温柔的拂面。
看着街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或忙忙碌碌,或恬恬淡淡。
公共汽车站台上,只嫌汽车进站太慢。
身边站着一位十五岁的少年,
主动和我亲热的搭讪,
告知我他的出身复杂,
父母的祖籍各自在河北、江南。
而他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
成长在首都的西城边。
三十六岁的父亲已经让他住上了商品楼,
在市中心他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二年级就自己卖水赚钱。
已经和父母签订了经济来源。
言谈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思辨。
全然没有稚气写在那张娇嫩的脸。
我羡慕他的睿智和早熟,
他的经济实力早超越了我一生的积攒。
这是个创造神话的时代,
杰出的人无需用资历来充填。
我突然想起今天是个纪念日,
顿时回首四十四年前。
那天,北京的天空格外的高寒,
飒飒的西风把人快要吹上了天。
姥姥迈着八旬的脚步,
奶奶惜别的泪水落满那张喜相的脸,
亲朋好友上百位拥拥挤挤地冲向火车站。
火车的轰鸣声我听到哭声一片,
坐着那离京的慢车让西风把我刮到了几千里外的西山。
从此开始了与天地的交流,
从此开始了活着干,死了算!
没有自我的思维,没有数字的计算。
无私和无畏是时代的语言。
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
勤苦的劳作,偏遇上三年大旱。
靠天吃饭的农民,
用长茧的手抓碎了干裂的田。
农民们不相信学生会扎根在村庄,
学生们无自己的居处,借居而随时搬迁。
没有经济头脑,没有索取的心愿。
两袖清风节俭再节俭。
回到现实,再看那少年。
踌躇满志,向名利攀缘。
他的志向是十八岁开上自己的汽车,
他肯定自己这个愿望会实现。
我已走过了与少年截然不同的春秋,
我望望今日的太空,
真的阳光充足,
大街上高楼摩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