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游刃有余
(2012-02-11 09:31:17)
标签:
庄子《庖丁解牛》宋体汉宫春桑林文化 |
伏案挑灯,看华章美作,贯注全神。
《庖丁解牛》故事,深入人心。
庄子泼墨,势汪洋,词潜理深。
人解牛,明察规律,循规方可游刃。
庖丁初见全牛,把屠刀茫然下,刺骨刀钝。
久之全牛不在,见缝插针。
肩之所倚,动之轻,合于桑林。
十九年,再无更替,从此一刀利刃。
庄子的名篇《庖丁解牛》是令我百看不厌的。想象丰富,比喻奇特,仪态万方。本文描绘庖丁的解牛情景,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解牛图。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动作之美合于桑林之舞,应该是屠刀进入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拍子的。跟跳桑林舞一样美妙。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庖丁受到文惠君的称赞,谈到他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始,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烂熟于心,因而牛便是可以自由拆卸的零件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解牛时以神遇不以目视,依据天生的结构,分开自然的缝隙,通过那自然的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