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  西瓜的记忆

(2011-05-29 09:28:58)
标签:

古城

宋体

西瓜

菜地

园林艺术

杂谈

                  散文  西瓜的记忆

早过了不惑之年,心中却不愿回首往事,实在因受到儿子的哲理提醒。儿子说:“沉浸在往事里的人一定是老了,我不回忆昨天,只重视今天和向往明天。”夫君也只活在当下。为此,我也受其影响,只是茫然的追赶明天,强迫自己和新知识接轨。

最美丽的五月就要过去了,初夏的一切都是最新鲜的美丽,气温不是最高,花儿尽情的开放,树叶青草都是新绿,出生在这样的季节里,陶醉在这样的美丽中。

528日天气显得格外热,天气预报是33度,虽然没有数伏天的酷暑难耐,看着水果店前人们排队买西瓜的情景,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少女时代在西瓜地里跟随着农民李大爷从压瓜苗到摘西瓜的完整过程。

在农村的三年,两年的夏天是在菜地里劳动的,能和村里最有威信最有技术含量的李大爷学习种瓜种菜是同学们和农民们羡慕的事,这种幸运落在我和另一位同吃同住的高年级女同学身上,我们俩都觉得很幸福。菜地被李大爷布置得相当漂亮,有园林艺术之美。西瓜地之阔,黄瓜顶花带刺一条条垂挂在竹架上,西红柿的粉嫩,茄子的紫皮反射着艳阳的光芒。胡萝卜、白萝卜不只是外观的色彩不同,它们还是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须入口食品。

    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就起床,到菜地里东方刚刚出现那几抹鱼肚白,而李大爷早已在地里不声不响的干起活来。李大爷是远近闻名的种瓜能手,那西瓜种出来不但个头大,而且极甜,整整一个夏天,不时地来一些取经者,凡是求学的,李大爷都是不厌其烦的教授,毫不保留。

   跟在李大爷身后跟着他学习,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李大爷也是村里的栋梁和支柱。七十多岁了,夏天一身白粗布的长衣长裤,无论多热,都是这样的装扮.他有一位美丽乖巧的女儿,年方十八岁也是村里的村花。每天来菜地给父亲送来热腾腾的饭菜,送来干净的衣裤。老人吃住在菜地的简易屋里,勤劳着,洁净着。西瓜未熟时,李大爷为我们选摘最新鲜的黄瓜让我们解渴,西瓜成熟后教我们识别什么瓜是最甜最熟的。那两个夏天我几乎不进口饭菜,每天都是甜蜜的瓜汁裹腹,至于身材想不苗条都不可能。

   那时种的西瓜有两种,粉红沙瓤儿的,就是延续到如今的西瓜,还有一种就是早已消失匿迹的黄金瓤儿。那黄金瓤儿的西瓜,是一色的碧绿皮黄壤儿,相当的甜美。留给我终生最美好的回忆。

   那时节农民没有经商的观念,除了交公粮,种的瓜菜都是自给自足.当年恰好有一位退伍回村的复员军人,他是在大城市服兵役的,有经商意识.由他带着我们两个女生,坐着马车拉着西瓜到离村十五里地的古城里叫卖,当年一斤西瓜卖五分钱,但市民们都舍不得买,最后还是压价到三分钱,才卖出为数不多的一些,最终还是拉回村里不少的西瓜。

  三年后,我已在古城工作,那位复员兵叔叔又带着西瓜到城里卖,到我的工作单位给我送了好几个西瓜,同事们都很高兴,说沾我的光,吃上了最甜最新的西瓜,解馋打牙祭啦。我告诉他们,我两个夏天吃了足足几百斤西瓜,年底结账时才扣去了几元钱人民币。

   艰苦贫穷中的三年我是快乐的,勤奋的,饱尝了西瓜之甜,农民之纯朴,新鲜的空气,新鲜的菜蔬,封闭的村庄里那位接触最多让我最敬重的李大爷和他一手经营出的菜园和西瓜地,像钢印一样深深刻进我的脑海,有时我会在梦里重现吃西瓜的感觉,西瓜在我眼前开了花,我也会被吸进西瓜甜汁儿甜美的笑颜如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捡捡丢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