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论局限性
(2010-09-04 08:46:07)
标签:
局限性杂文红楼梦观众林妹妹文化 |
杂文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高山就显不出平地。目前开播的新版《红楼梦》,不论用如何商业的手段进行高调宣传,都经不起观众的推敲。它的播出,更令人无比怀念那位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又重回太虚幻境的陈晓旭。
当然观众认可的不仅仅是陈晓旭,更是以王扶林为代表的八七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全体演职员。由于新版形象设计的严重失败,造成了新版红楼感官的不堪入目,仅因十二金钗的额妆,丑化了观众心中的林妹妹,宝姐姐等,就足以令观众有看不下去的理由。
这令我十分欣赏旧版的形象设计师。他设计的服装头饰的美和谐而不俗,越观察越觉得大师审美观和曹雪芹的如出一辙。曹公用文字描写,大师用具体造型,加上演员的角色定位合理,于是古典文学化成电视连续剧,书中的人物以虚化实符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百看不厌。林妹妹的灵慧和才气神韵,都让人感到了虚幻成真。每个美女不同的造型演化出姹紫嫣红的各异的纷呈。尤其风姐的头饰,那个精美的凤凰把人物衬托得美轮美奂,精致细腻。
蒋梦婕气质相貌不俗,活脱是工笔画中的秀楼富贵小姐。由于她像极了工笔画中的美女,让她演一身灵气,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就绝对是不符合观众心中的林妹妹,第一天开播就令人大失所望,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观众都是熟读原著的,大家喜欢红楼梦不仅因它有太虚幻境,更是为书中活灵活现的人物命运所吸引。当然,人们会最关注主要角色,蒋梦婕自身的局限性,也就使这部大制作缺少了看点。当然,不仅是蒋梦婕,还有很多角色的经不起推敲。
无可厚非李少红导演的才华,和她曾经的辉煌业绩,但她的业绩也仅限于原来作品的原创性。对于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想用它的名气让投资商大量吸金,还能拍出一部不朽之作,本人深知李少红的满腹委屈。她能做主的,她的权限被无数的潜规则,无数条的以赚钱为本的局限性而束缚,让李少红有苦难言。这里我只能说高度赞赏胡玫导演的睿智和原则性。巾帼英雄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任何事情坏事都可以变成好事,王扶林导演已在艰苦岁月为世界还原了曹雪芹书中的人物,并货真价实的在北京建造了大观园。箫湘馆是林妹妹的,更是陈晓旭的。电视剧里那一出真实又唯美的红楼梦。其实已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至于投资商利用了曹雪芹的名气赚钱也无可厚非,因现在就是商业社会,市场经济。只当是蒋梦婕等因喜欢而仅是在玩儿票。又不是强迫你看。何必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