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个乞丐,九个骗子

(2009-07-31 07:51:05)
标签:

杂谈

               

   乞丐这个名词决不是北京的土话,童年的印象,凡是到家家户户讨要的都叫要饭的。那时要饭的也分两种。一种是孤苦无依,年老体弱,没有生活来源。这种人,他她讨要到你家门口拿着一个破碗,随便你给他倒一碗米汤,她都是千恩万谢的。他是真没有生活来源呀。

   童年,奶奶是一家之主,感谢爷爷奶奶的开明,因我的父母属于晚婚,我又在六七岁还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家中除了我和奶奶都是有工作的,虽也是城市贫民,毕竟日子比家穷又子女多的日子要好过。那时隔三天差五天的就有要饭的登门。奶奶心地善良但不糊涂,遇见那真遭难的,别说给米汤喝,家里有什么吃的,决不吝啬。吃窝头,给窝头,有馒头也照样给。还怕没盐人没力气,再切一块酱咸菜给他吃。遇上年迈力衰,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还请进院里,送上板凳让他吃的喝的与我们家人一样。还怕他自卑,说的话都是敬语,吃喝完了亲亲热热送他出门。关上院门才摇头晃脑,连声叹息。叹人间竟有如此不幸之人。

另一种要饭的,就是好逸恶劳,就摸准了人们的心理,每天伸手要的不是米汤窝头,是要钱.那时,五分钱人民币买一个芝麻烧饼,三分钱买一个小火烧。可就是这三分钱的小火烧穷人家也是吃不起的。可要钱的你给他窝头他还不要,一口咬定要人民币。你不给他,也行,他一身肮脏散发着恶臭坐在你家门口,就是不走,还长一句短一句的念叨着,行行好吧,给上五分一毛的,家里孩子小没奶吃。总之,他们也会察言观色磨一会儿,见家中没男人,就赖在在门口不走。如我爸爸和爷爷在家他抬起屁股就跑。只恐跑慢了自己占不上便宜还要挨训。我爸爸脾气急,遇上了就轰,还一边教训,常说道:“我们也是穷人,挣的钱是靠劳动换来的。穷人帮穷人,但不帮懒汉。年轻力壮没病没灾的也张得开嘴和别人要钱?”

我奶奶有时明知是当也要上,要钱的来了,赶紧给他五分钱打发她走。奶奶对我说:“这样年轻力壮的,但凡有一点自尊和志气也不会低三下四的讨要。这是自己不要强。政府都是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参加社会工作,这样的人就不值得同情。”

二十一世纪了,在繁华的北京城还是时不时能看见身着肮脏的讨饭者,不论是紫竹院的过街天桥还是三环的草桥天桥都会看见乞丐。有一个五六十岁的妇女干脆就睡在草桥的天桥阶梯正中间,身上盖着破棉被,身边放着一个铁罐子,越是上下班高峰越是横在台阶上。来往行人必须在她身边过,凡是好天气她都会来,下雨下雪的就不知她住在何处了?有的人扔给他一元两角的她也视而不见,不知收多少她才离开。火车站、地铁车厢里都有乞讨的,年龄有小伙子还有小女孩子。在地铁里有人还十元十元的给,这种善心无意中助长了职业乞丐队伍的扩大。我以前总见一个中年男人抱着残废大头畸形的孩子乞讨,还以为他要筹钱给孩子治病就自然掏钱相赠。后听人说这骗局,这些乞讨的是和别人借残疾孩子取得别人同情,以乞讨为生。家中的人民币比平民要多得多,早就有百万富翁了。

这些乞丐究竟谁是遇难了,走投无路以乞讨为生?谁是以乞讨为职业,好逸恶劳。有人对我说,十个乞丐九个骗子。就真是遇难了,也该先找政府解决。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我看见那些一身时装时髦的年轻学生在天桥上下跪请求给钱买方便面就摇头叹息。由此我更赞佩那些街上捡易拉罐的人们,他们虽是捡拾废品,但是靠自己的劳动换钱生存,是自尊自爱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