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2013-10-26 08:09:13)
标签:

本草园

植物园

中药

认药活动

健康

    随着中医萝卜会北京分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10月19日中科院植物园本草园的认药活动分两组,我们第二组由植物学博士@刘夙带队,我打下手,介绍药性。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进园后,就看见假山飞瀑,下有一池,池中有一片睡莲一样的东西,紧贴水面,走近一看才发现上面还长了刺。这便是芡。其果实入药,俗称“鸡头米”,又叫芡实,入肾,能固摄精气。最初,勾芡就是用芡实粉。传统制药工艺中,还用芡实粉糊丸。现在,人们常于秋冬季节,在粥里放一些芡实米。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牡丹在这个季节已经收敛了锋芒,叶子上已见风霜之色。如果不是老师特意指出,我们也许不会在意。牡丹是花中之魁,春天开花,花开得大意味着升发之性强,秋冬季节,其升发之性收敛到了根里,可以采收。牡丹是根皮入药,去外表粗皮及内芯用。能入肝凉血。芍药跟牡丹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芍药是草本植物,牡丹是木本植物。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下面是木本香薷,气味芳香。但夏天用来代替麻黄的香薷是草本的。木本香薷是否也有类似作用呢?就我们所尝到的气味而论,应该是有的,但疗效如何,仍有待临床检验。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荆芥,尝尝吧,是不是有点薄荷味儿,辛凉的。但为什么大多数本草书里说它是辛温的呢?原来它是体凉而用温。就物性而言,它是辛凉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它却有辛温的作用。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白芷,根部入药,入阳明,善于散阳明经风热。我们都知道,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人的衰老首先是因为“阳明脉衰”,所以,白芷就成了美容的要药。外敷、内服,用之得宜,效果很好。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这是薏苡,薏苡仁就在这坚实的壳里。@刘夙 老师讲,传说大将军马援南征回朝,有人向皇帝打小报告,说马援带了一麻袋夜明珠回来,私吞了。皇帝大怒,派人去查,结果发现是一麻袋薏苡子,还没去壳呢。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薏苡这种植物,长得有点像竹子,一节一节的,中药“凡有节者,皆能通”,薏苡有节,薏苡仁也有通利的作用。此外,还有竹子、菖蒲、藕节等,都具备“有节能通”的性质:竹沥通经络而化热痰,菖蒲芳香通窍,藕节通瘀而止血。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薤白,在杂草丛中太不起眼了。掐一点闻闻,是浓浓的蒜香。根部入药,能通阳开痹,《伤寒论》中就常用了,至今仍是常用药。但不宜食用,恐耗气。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这是啤酒花,开在藤上。大家尝尝,很苦,啤酒的苦味就来自啤酒花。大家闻闻,有人说很好闻,有人说很难闻,有人说有股蒜味,有人则说是香气。看来人类的嗅觉还真是不统一呀!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这棵树叫盐肤木,本身不入药,但树上最容易长一种寄生蚜虫,结成一个一个的虫瘿,这边是五倍子。有很强的收敛作用。本来,树上长了寄生虫是很恶心的事情,但中医总能因势利导,使万物皆为我所用!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这是枳。成熟前採摘,为枳实,色青,性峻烈,破气的力度很大;成熟后,外皮入药为枳壳,入肝脾肺三经,破气力度小,兼有降气理气的作用;橘类药基本如此,没有成熟的橘子皮为青皮,峻烈,能破气;成熟了的橘子皮称橘皮,较为平和,以理气为主;橘皮长久陈放,就是陈皮,更为平和。好比人,年轻的时候脾气往往比较暴烈,年长后就平和了。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芸香,芳香怡人,能通经络,悦神志,化虫浊,古代常用来放在书橱中、或夹在书中防虫,天一阁中的古本书籍,数百年来不生虫蠹,全赖此草之功。至今,文人雅士仍把书房称为“芸窗”“芸轩”,称藏书机构为“芸台”。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又见曼陀罗,而且有两种,一种已经挂果,另一种在温室里,好大一株,已经开花了,话是双层的。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温室里还有各种仙人掌,仙人掌入药,能养阴清热解毒,凡疮疡、无名肿痛,均可用仙人掌捣烂敷贴。

中医萝卜会本草园深秋认药记


    ……
    草木无情,然圣贤有心,体察万物,使之成为救民疾苦的良药,这便是中医的伟大之处。学习中医,让我们既融入自然,又贴近圣贤的智慧。我们学习中医,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智慧的憧憬,相信在中医萝卜会这里,中医永远是灵动和鲜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