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件小事引发的讲座总结和反思

(2013-10-16 17:18:09)
标签:

清艾軒講座

反思

健康

分类: 文化杂谈

网络多骂

    有位研究网络的朋友曾对我说:

    “在网上与在现实中不一样。现实中的人,见面三分情,只要不是脑子进水,说话都会有分寸的;而在网络上,很多人说话则完全不顾他人感受,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你当人。”

    “还有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内向、不顺的人,把网络作为情绪的发泄场所,更是肆无忌惮,口无遮拦。”

    “所以,”他得出结论,“在网络上,心态一定要平和,别人说什么你都得能容忍。”

    其实,他说的这些人我都见识过,而且还真没生过气。而且我心中暗笑这位朋友:多大个事儿啊?用得着这么煞有介事地分析研究么?

 

骂我的人

    开了博客和微博以来,由于不断发表观点,骂我的人很多:

    起先,很多“经方派”骂我是“温病派”、“时方派”,是叶天士的徒孙,居然不用经方。我淡淡一笑:第一,我无门无派,兼容并包;第二,叶天士是我最佩服的古代医家,今天的中医,谁能学到叶天士的十分之一,就是北京第一医家了。说我是叶天士的徒孙,太抬举我了。第三,谁说叶天士不用经方?谁说我不用经方?只是你们看不出来罢了。

    后来,又有很多反中医的人骂我,开口就是“骗子”,言辞极为难听;还会用一种他们认为很幽默其实毫不幽默的方式冷嘲热讽。我更不生气,其实他们是在骂中医,并无意于骂我个人。而且,他们是受人蒙骗或受人指使才这么干的,我同情他们的无知和被动。

    至于就我的观点和我讨论的,则不属于“骂”。我很欢迎探讨,还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的观点提供一些佐证。我的任何论点,都不怕行家的探讨,只怕外行人的胡搅蛮缠。

 

中医上网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中医不能排斥,要与时俱进。

    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众声喧哗,信息爆炸,各种观点如百舸争流。中医在此大潮中,一方面,要自身水平过硬,不要流于浮华;另一方面,要在众声喧哗之中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早就说过:如今的中医,要做两件事,一是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临床水平,二是坚持不懈地传播中医。好比和尚,一方面要自己好好修行,另一方面还要讲经说法,普度众生。一直以来,我就是这么做的。说到做到。

 

一件小事

    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按惯例,晚上是要在yy上讲课的。但这一天我非常忙,到了下午五点才有时间,估摸着备课也来不及了,算了,不讲了,停一次吧。下午五点十八分,我在各个群里发布了“停课通告”。

    次日,有一个群里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有一个人说:“我也感到很奇怪,取消当晚的讲座,下午6点多钟才发通知啊。看来需要增强责任心。”

    马上有人回复说:“是唐先生的免费网络讲座,公益性的,没有权利和义务。”

    “说得对,不是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德育。”

    “别人免费公益讲座不感恩就算了,还说人家德育有问题,好像说不过去吧?”

    这位就不吭声了。

    本来是一句牢骚,无关紧要,却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自我辩护

    我的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晚上讲不讲课,都要到下午才能定下来。所以,我一般都是下午发通知。我每次都是尽量争取讲,所以,停课的时候也不多。其实,每次在发通知说取消讲课的时候,前五分钟我还在努力争取当晚能讲,实在觉得没法讲才发通知说不讲了。

    没想到这次会有人说是“德育”的问题。我长这么大,说我“德”有问题的,这还是第一位!

    其实,说我道德修养不好,我并不生气。但说我“德育”不好,那就是在毁谤我的长辈,还有我的母校、师长,似乎是他们没好好在道德上给我树立榜样,没好好教育我。这就让我不由得有点生气了。

 

道德问题

    当今,很多人羞于谈“道德”,似乎道德就是虚伪、是说教。

    道德本是好东西,但被人们折腾坏了,因为太多的人把道德作为说教,作为幌子来标榜自己,作为棍子来打压别人。

    其实,道德是人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的要求,是用来反思自己的。遵道而行,自然有得,是为道德。

    在道德上,我一直问心无愧。

    在德育上,我更有良好的家庭熏陶(四世同堂,耕读传家,椿萱并茂,父严母慈)和学校教育(桐城余脉,北大毕业,名师益友,数不胜数)!这话我从来不说,这次不得已,也标榜一下吧。

 

十分之一

    有位经常听我讲课的朋友说,我讲的东西多创见,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他哪里知道,我何尝有什么创见,只不过是重复前人的学问,只不过你们没有听说过而已。大家都听说过的,还要我讲什么呢?

    也有朋友担心,您这么讲,会不会“慢泄天宝”呢?是不是说破就不值钱了呢?

    我说:“放心吧,我讲的,还不到我全部医学的十分之一呢。其余的,非其人不传。”

    这十分之一,要么是对人身家性命有益的,要么是能给人以启发的。我以前一直相信,我的良苦用心,会给有缘人带来益处。

 

道不轻传

    《黄帝内经》中,岐伯和黄帝经常说,今儿个咱们讲的这些东西,非常重要,泄露了天地的机密啊,“请藏之灵兰之室,不敢妄出也”、“金匮藏之,不敢扬之”、“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非其人勿教”、“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中医的很多东西的确如此。很多很关键的东西,仅存在于师徒口传心授之间,书里不讲,大庭广众之下更不能讲的。

    为什么不能讲?原因有很多:怕一知半解者拿去卖弄,怕有智无德者拿去牟取私利,怕后学者对学问失去敬畏之心……古人考虑问题,总是很周详。

    如今看来,我那十分之一的东西,还是讲得太多了。

 

慢心可畏

    对我提出“德育”要求的这位,他的昵称我在我讲课的yy讲堂里见过多次,我倒更希望不是同一个人,希望他从来没听过我的课。

    否则,只能说明我更失败。讲这么好的东西,把很多人的慢心讲起来了,他们不但不好好学,反倒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服务不到位,便要责备。

    我又想起了大约两个星期之前,星期三,在“清艾轩中医文化讲堂”的yy上,本应是另一位老师讲课,但那天晚上,老师因为改试卷忘了时间,晚了十几分钟,马上有人开小窗找我质问:“你不是说八点开始吗?怎么还没开始?”我让他等等,他马上说:“你们是什么服务态度?”

    古人求学,有程门立雪,有断臂求法;今人求学,向老师追究服务态度。这件事令我很寒心。

    此事我一直没敢跟这位老师讲,怕他伤心。这位老师是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水平都很高,义务坚持来这里给大家讲课,很不容易了。

 

讲得够多

    回过头来看,利用网络平台,我讲得够多了。

    中医入门类的有:《中医基础·五脏篇》、《中医基础·病因篇》、《从黄帝内经学基础医理》。

    养生类的有:《万氏家传养生四要》、《孙真人卫生歌》。

    实用类的有:《中医美容专题》、《医道饮食》。

    旁通中医的有:《小说藏大医》、《论语精义》、《佛学要义浅述》。

    通俗而精详的有:《方药之道》、《中医病因学》。

    更精深一些的有《中医病证解》、《病症探讨》。

    此外还有很多零散的专题讲座。说是我全部学问的十分之一,其实,你若认真体会,会得到更多;当然,若不珍惜,你百分之一、万分之一都得不到。

    我现在发现:该讲的都已经讲了;对于大家入门学中医,已经够了;甚至,不该讲的我也讲了很多,就看诸位有没有慧眼去发现了。

 

换个方式

    既然如此,我不讲也罢。星期四的课就先停了吧,我也好得些闲暇。

    星期一的《从黄帝内经学基础医理》,是答应中医萝卜会广州分会讲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会继续讲下去。

    讲完这个,如果讲其他的,也要换个方式了。

    我编纂的《重编时病论集注》刚刚出版。本来有朋友建议,星期四讲《时病论六十法》,我一直没有公开回复,其实,我很想说:“《时病论》里好东西太多了。我宁愿单独给你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