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黄帝内经》开篇第一句:“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我们再看佛是如何出生的: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佛陀从摩耶夫人胁下降生,向东南西北各迈出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龙王吐出清净水,为佛陀沐浴,天上降下五色花瓣如雨……
再看《六祖坛经》,话说惠能得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星夜南行,遭到了师兄弟们的追赶。被惠明赶上时,惠能便把衣钵放在路上,自己躲在路边草丛里。惠明想把衣钵拿起来,那衣钵却像生了根一般,根本提不动……
以上,从事实的角度看,真是这回事儿么?肯定都不是!但人们为什么不去否认,不去批驳,反而热衷于这么口口相传呢?
但凡有感情丰富,内心灵动的人,都不满足于枯燥的事实陈述,在讲到某件神圣的事情或某个值得敬佩的人物的时候,总喜欢添油加醋,将其神化,这是人之常情,不这样不过瘾。说者津津有味,听着更能入神,当听者再向其他听者讲述此人此事的时候,他会更进一步神化,说得神乎其神。有一个词叫“传神”,很多东西都是“越传越神”。不传神不足以吸引人,不传神不足以表达其精神实质。至于事实是什么,佛陀出生那一刻现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已经不重要了,这是“形”的层面的东西;重要的是它表达的是一个什么含义,表达说话者一个什么样的心情或态度,这就是“神”。很多东西口口相传,传神不传形。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不理解这层含义,你看不懂古人的表述。古人说话,没必要句句都是“真”的,但心却时时刻刻都是“诚”的。诚比真更可贵。
在现代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人局限于科学的表述中,过于追求事实,过于强调具体的、可见的真实,不容许任何的主观色彩。凡事必须必须有一个量的统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然而定义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推翻,事实也被不断地被歪曲,被捏造、被曝光,人们很难从中认识问题,思维变得狭隘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