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60f88965t9d54e97464ee&690
我本无意写这个题目,上个星期的一件小事触动了我。星期五晚上我和康康在姥姥家吃饭,天天早送晚接的活让我有些疲惫,我有意让康康留在姥姥家趁着周末回家睡个懒觉。我吃完饭和他商量他明确的不同意,哭唧唧的要跟我回家,一个劲的说咱们走吧。我内心那刻纠结了,偷偷地溜走还是吃点累再带他回去?最后还是自私顾我的心理占了上风。趁着姥姥抱着康康看灯的空,我悄悄的走了。回家的路上我内疚不已,其实我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坦坦荡荡、称职的、说话算话的妈妈。但那个悄悄溜走的动作已然让我这个好妈妈的质量大打折扣。到家我电话给姥姥,康康没哭没闹里里外外的找妈妈之后就玩别的,我的心稍稍安慰了一下,但是我儿内心有没有埋怨我呢,天知地知再就是他知了。想想当妈这两年,我尽心但是却少了一点耐心,尽力还是少了一些努力,因自以为是的教育态度给康康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也因自作聪明的教育思路给康康错过了不少的契机。如果非要用一个分数来衡量我这两年当妈的水平,我只能给自己来个勉强及格。
康康出手抓人这个毛病从一岁多一点就有,我一直为此苦恼,但凡有专家讲座为什么孩子出去抓人是我必问题之一。每个专家的态度都是静等度过这个时期,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是这个阶段孩子有的特点。一年过去,和我们一般大的这几个娃都能愉快的和小朋友和谐相处,而我们依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还出手。知道有一天亲亲袋鼠的课程顾问和我聊天一语给我道破:我觉得你挺惯康康。我直接就震惊了,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扮演的是严母形象啊,她接着说:比如康康抓人这个事情,你虽然每次都跟他说这样是不对的,但是他根本感受不到你的不允许态度,或者你的这个不允许在他脑海里是没有用的,你应该走进他的情景让他体会到你不允许他做这件事的坚决,甚至还要叫他有一些怕头。我目瞪口呆久久不能回神,原来原来康康出去抓人的罪魁祸首是我啊,我虽没直接参与但是起了绝对的推波助澜作用。我想起豆豆妈妈以前跟我说过这个问题,但是我当时一门心思的束缚在自己狭小的思维里不能跳跃,而这一不跳跃间接害了多少祖国的花朵啊。看看豆妈因为豆豆出去为了争夺自己利益出手的那个严厉态度我真是自愧不如,姐们们,你们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啦。
硬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康康身上也是我做妈比较失败的地方。我其实在这方面挺注意的,我知道这种把自己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做法在心理学中叫投射现象。而事实证明投射现象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零。但是在和康康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却总是有想指挥的想法。比如我小时候不愿意看书觉得没看书导致我看问题的宽度和高度都不太够,所以我总是强迫康康看书,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学者,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失败告终。又比如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特别是他过了两岁之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我想给他穿某件衣服他不想穿我想让他把积木竖着摆他非横着摆。。大多时候我都愿意让他顺从我而不是尊重他的意见。“你这样做不行,妈妈说的就是对的,你必须要听。不听妈妈的话,你会吃亏的”这些话我经常脱口而出。我只看到了人与人的共性,却忽略了康康的个性发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个那个问题其实都是跟家长有很大的关系,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老禅师下山做教育讲座,一个家长苦恼的问:我到底该怎么教育我那不听话的儿子?老禅师说:如果你复印的一份文件出错了,你怎么办》有家长答改原稿。老禅师微笑的说:“原稿和复印稿都要改,其实我们就是孩子的影印机。”要善于自我发现自我批评自我改正,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教育孩子,先从教育自己开始,也许我们很多父母都已认识到这一点,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又能有几个?所以以后我们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反省一下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我想这也应该是早教这个课题中的另一层精神所在吧。
我和康康玩的贴画,有好几个他都没贴到画好的小框里,还有几个贴歪了,我几次想替他更正,但是最终还是忍住了。。
http://s1/middle/60f88965ga2d88ac6f6e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