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山石窟系列(二)—朝阳洞

(2013-03-29 22:01:51)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石刻

http://s1/bmiddle/60f856ddg7c1b4b085910&690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湖屯镇西幽寺村东北 600的陶山主峰西北侧的山崖上,洞口朝南,为陶山的七十二洞之首。《岱览》卷三十二《叙览·陶山》云:“朝阳洞,洞门南向, 方可容车,广如堂室,为朝阳初洞;又登二十级亦如之,为朝阳中洞;又登二十级,深广倍于前洞,为朝阳上洞。三洞四壁皆刻诸佛法相,入洞阴黯,定睛视之,生动庄严、洞心骇目,夏月皆寒噤起粟,冬则温和如春煦矣。初洞之右有窍穴,上通上洞,旁入无底,疑有神物往来。”

http://s12/bmiddle/60f856ddgd910f999ab4b&690“弥陀竹”刻石

    朝阳洞由外至内由初洞、中洞和上洞三部分组成。洞口以上有嘉庆二十二年(1817)刘佺题“朝阳洞”三个大字,刻石高0.6米,宽1.6米,正楷体,落款为“沙庄刘佺僧人浩乐”。接近洞口西壁有宋宣和七年(1125)的“快哉洞”三个大字。“快哉洞”石刻南侧有元“至治元年正月”年号石刻。再南侧有石刻一方,刻有“宣和乙巳年(1125年)九月三日”年号。

    初洞东壁上有1.5米高的石佛坐像一尊,其他一米以下石佛像十二尊,其中有弥勒佛像一尊。靠近门口东壁有菩萨像一尊,高0.5米。靠南是关公、周仓、关平之像。在东壁上有清末赵光湖用“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组成的石刻阴纹竹画,画上方刻“弥陀竹”三字,落款“岁在丙寅蒲月上旬□原成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真经是也”。刻石高1.3米,宽0.7米。另外有题刻“潜修”二字,落款为“仙坡徐茂莘题,民国初甲子年间同志人郭明涵”。另一题刻“高隐”,落款为“赵光湖于民国乙丑阳月,护坛人李继春”。在西壁,有赵广湖书写的“佛”字,高1.3,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桂月上旬”。右有赵光湖诗刻一首“潜迹避世装愚蒙,修成丹焰作哑聋,高尚其志归山住,隐名独立不求功”,刻石高0.5,0.7米。还有望雪鸿书刻“小有天”三字,题于民国乙丑年冬。西壁上部还有徐茂莘书刻的“三藏”二字。

http://s13/bmiddle/60f856ddg7c1b4d1b54dc&690                                           初洞石佛造像
    初洞上行二十级台阶为中洞,比初洞高约2,洞深4,宽4。东壁有0.6高的石佛8尊,其中一尊手拿宝葫芦和佛珠,头顶有光环,佛像上方刻有“理道始祖杨来如之像”,下方有赵光湖草体书刻“南道无量寿佛”,石像两侧有对联一幅,上联“戒酒禁烟诸恶莫作”,下联“明理达道众善奉行”,横批“园光普照”。偏南壁上有刻石一方,1,0.5,为清宣统元年徐茂莘、张怀瑾、纪庆芳书刻的正楷体“三教渊源”四字。在西壁有石刻“退藏”二字。

http://s14/bmiddle/60f856ddgd9110d5c221d&690杨来如像

    上洞深7米,宽14.5米,高15米。西壁和北壁布满石佛造像,北壁最底部有高约2米左右的坐像五尊,高约1米左右的坐像三尊,后三尊穿插于前五尊坐像之间,略高于第一层佛像,形成第二层。再向上第三层有三个佛龛,有1米左右的坐像七尊。再向上有佛龛两个,有一米左右的佛像六尊,还有0.3米的佛像两尊。西壁底部有高约2米的佛像七尊,三坐四立,第二层有高约1米的坐像四尊。后室共有大小佛像三十四尊。

    洞口外西侧石壁上有高1.2,1米的石刻,其刻文“嘉庆八年夏六月八日,长沙唐仲冕由入觐还至陶山,焚黄树表,因上朝阳洞,瞻仰佛相,真炎歊中一清凉世界也。爰命从者展崑源书于壁。主持通禧、徒心常。”在洞口左下方20米处的石壁上,刻有民国癸亥年间吕登喦书写的“可避秦”三字。“可避秦”三字往东50米处,另有摩崖石刻一方,上刻“民国癸亥冬,山人吕登喦镌可避秦于快哉洞口,越三载南北攒兵,肥邑适当其冲,县城沦陷,境内骚然,余家匿居此间,幸获无恙,可避秦三字遂成谶语,爰命男昌宝题数语疥望,以誌沧桑。”落款“居□主张怀谨,铁笔纪学勤”。据《岱览》云,元明之际居民多避兵于此。明李攀龙《肥城城碑记》云:“在昔陶山之役,动勤王师,余犹及见之。盖二崦天然石墉,外峻内奥,诸洞皆可受多人,固尝有负山为砠者矣。”

    关于朝阳洞石佛造像的年代,无确切文字记载,据洞口西壁明正德二年(1507年)刻字云“大明国山东肥城县西四十里陶山幽棲寺上有竹林寺古佛洞一座,自古无人住此,今有本府齐东县僧人……一同进山修行宣道,元甚仇报诸佛圣恩,谨发虔心,启造圣像,引领各庄村镇善众人供造像三十尊……”。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明代造像三十尊。从“有竹林寺古佛洞一座”及宋、元年号等文字看,原洞内可能早已有佛像存在。尤其是前室风化严重的石像,可能年代还早。据专家考证,应为宋、元时期造像。

http://s5/mw690/60f856ddgd9111416ffc4&690上洞石佛造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