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门五贤及创建先师孔门冉子五贤祠碑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石刻 |
创建先师孔门冉子五贤祠碑位于王瓜店街道办事处冉庄村南200米处,坐东朝西,碑通高2.93米,宽0.92米,厚0.28米,螭首龟趺,龟趺长1.9米,宽0.95米。碑为青石质,身首一体,螭首篆额“重修五贤祠记”,碑身额题“孔门五冉碑记”,碑文上题“创建先师孔门冉子五贤祠记”,落款“大明崇祯十年岁次丁丑七月戊申吉旦”,赐进士出身承德郎户部分司宣府粮储山西清吏司主事平阴县后学张梧顿首拜撰,文林郎知肥城县事周南乡进士后学蔡时馨篆额,儒学教谕李日起训导王鸿范张德涵增生帐养谦书丹。
碑文为:
创建先师孔门冉子五贤祠记
粤自四科胪列鲁论而冉氏宗族焯烁近古遐哉尚已嗣后汉以四科取士虽仿圣门遗意固未若鲁论四科之凿凿可据也末流
」 渐远对策赋诗已失文学真面目至宋王荆公创为经义字说割裂破碎帖括之弊于今为甚令人思真文学不得而它可知也」明兴表章六经推尊 」
孔圣从祀庙庭则大哲之列冉氏居三而若儒若季从祀两庑所谓附骥尾而名益彰者信不诬也第 」 孔颜四氏籍在仙源与邹峄者也已别为□□世沐 」
国恩而冉氏世籍碻磝县志昭然乃云□□□庶夫岂」天朝恤录故有阙遗毋亦宰是邑者鞅掌风尘未暇以其名闻之 」
学台使者抑或以政事于今为传舍德行□□为士梗伤心取士用人之不复古制而聊以待之后人与岁届辛酉 」 熹宗龙飞时值关中
冉氏五贤何许人也?据民国四年《肥邑冉氏家谱·东原志序》载:“昔孔门弟子从游三千,姿粹学深,得传圣道者七十二人,而冉氏之称贤者有五”。即冉耕、冉雍、冉求、冉儒、冉季。
谱中对冉氏五贤的关系有三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传孔门冉氏五贤均出自于冉离一家,他们分别是冉离的三儿两孙,冉耕、冉雍、冉求兄弟三人为同父异母,谱载:“ 离初娶颜氏,周景王二十三年生耕,字伯牛。 敬王四年生雍,字仲弓。颜氏卒,又娶公西氏生求 ”。冉儒为冉求之子,冉季为冉雍之子。碑文中也载“孔圣从祀庙庭,则大哲之列冉氏居三,而若儒、若季从祀两庑”。
冉耕(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8年),字伯牛,冉离长子。冉耕为人端庄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二十二岁时,孔子升司寇,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 当他得重病时,孔子亲自探望。当冉耕被恶疾夺去生命时,孔子十分痛心,哀叹道:“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唐太宗贞观二年尊冉子为“郓城侯”,唐开元二十七年冉耕被追封为“郓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进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复改“郓公”。明嘉靖九年追称“先贤冉子”。
冉雍(公元前51 6年—?),字仲弓,冉离次子。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任而不妄”。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及孔子卒,他恐圣道失传,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唐开元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儒(公元前501年—?),冉求之子,七十二贤中排第30位。。唐开元年间封“纪伯”,宋又封“临沂侯”。
冉季(公元前498年—?),字子产,冉雍之子。七十二贤中排名第 33位。唐开元年间封“东平伯”,宋又封“诸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