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肥城老城文庙

(2011-08-28 00:05: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建筑

 

http://s8/middle/60f856ddhab7ef3c09377&690

 康熙十一年文庙图

 

    文庙又叫宣圣庙、孔庙、夫子庙、至圣庙,是我国封建社会祭祀孔子的庙宇。元至元十二年(1275 年),以平阴县的辛寨镇东北十五里旧城,复置肥城县。并开始修建文庙。清嘉庆二十年《肥城县志》卷九《学校志》载:“文庙在县治东,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十一楹,门左名宦祠三楹,门右乡贤祠三楹。中为泮池,池上有桥,池东斋宿所三楹,池南为棂星门三楹。前为东西外门,门外有下马牌二,南有屏壁一座。崇圣祠三楹,在大成殿后东为礼器库,西为乐器库今圯。奎文阁在大成殿东,明伦堂在奎文阁北,教谕署在大成殿东北,训导署在大成殿西北。忠义孝弟祠、节孝祠在文庙东南。肇建于元至元十二年,监肥城县尹赵珪,二十八年知县张绳继修。”

http://s16/middle/60f856ddhab7f09bd997f&690

大成殿(摄于1994年)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在唐代被称作文宣王殿,宋朝徽宗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赐名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大成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0米,进深三间,通深12.4米,通高12.2米,内有明柱8根。歇山黄色琉璃瓦顶,四角单飞檐,斗拱为三下昂六铺座。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威严,是肥城境内规格最高的建筑,观者无不肃然起敬。后墙外壁中间嵌有明嘉靖庚戌科进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邦珍书写的“魁”字,3米见方,楷书体浅阴刻。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四年至清光绪八年的五百多年间,曾对文庙进行过十三次重修。

    据嘉庆二十年《肥城县志》记载,原大成殿内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两侧是四配,即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还有十二哲先贤,皆有塑像。东西两庑各供奉38先贤和23先儒。明嘉靖九年,皇帝下诏撤掉塑像,换为木神主。

    文庙的“棂星门”,因为传说孔子是天上下凡的星宿,到人间施行教化的,所以文庙的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意为尊孔如同尊天的意思。“泮池”是架石桥的水池子。来源于《周礼》的“辟雍”,原意是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叫“入泮”,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

 

http://s7/middle/60f856ddhab7f13c84046&690

“魁”字石刻

   

    1995年,由于老城地下挖煤,地面塌陷,文庙大成殿被保护性拆除,原建筑部分构件和石刻运到博物馆保护起来。后壁“魁”字已移至新城玉都观院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