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1.26
(2020-09-17 09:11:53)
标签:
国学孔子文化 |
分类: 论语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shè)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
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同孔子闲坐。
孔子说:“虽然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但不要拘束。平时你们说:‘不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任用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
子路马上说:“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外有其他国家的侵略,内有饥荒,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这个国家的人有勇气且知道道义。”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问:“冉求,你会怎么做?”
冉有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小国,或方圆五六十里的小国,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只好等待君子来做了。”
孔子问:“公西赤,你会怎么做?”
公西华说:“不敢说自己能做,只原意学着做:宗庙祭祀活动,诸侯的会盟,穿礼服戴礼帽的小司仪。”
孔子问:“曾点,你会怎么做?”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舒缓下来,铿的一声停了下来。放下瑟站起来说:“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只不过各说志向而已。”
曾皙说:“暮春,春服都穿好了,邀请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洗,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感叹一声说:“我赞同点!”
子路、冉有、公西华出去了,曾皙留在后边。曾皙说:“那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是各说志向而已。”
曾皙说:“夫子为何笑子路?”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子路的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笑他。”
曾皙说:“难道冉求的志向不是治国?”
孔子说:“哪有方圆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地方还算不上一个国家?”
增皙说:“难道公西赤的志向不是治国?”
孔子说:“有宗庙祭祀活动,有诸侯的会盟,不是诸侯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做小司仪,那么谁能做大司仪?”
悟:开疆拓土需要当仁不让的魄力和刚健进取的精神,故年轻人想要创立一番事业就要像子路那样敢想敢干。但守成就需要谦让,因为事业大了,一个人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他人的帮助。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就要能看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优点,使用他人的优点,这就要有谦让的精神。譬如:项羽虽敢想敢干、刚健进取,但一点也不谦让。他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这就使他轻视了刘邦的志向,忽视了范增的智慧,也看不到韩信的才能和陈平的智谋,致使范增离去,韩信、陈平投奔刘邦。夫子听子路谈治国,治国需要有谦让的精神,但子路却一点也不谦让,不谦让就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故夫子“哂之。”
夫子何尝不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世道崩坏,世人苦难。夫子不忍心独享“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得生活,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曾皙说出了夫子的理想生活,但夫子要救世人就无法过理想生活,只好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
本书目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