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0.8
(2020-06-08 08:40:26)
标签:
孔子文化国学 |
分类: 论语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xiù)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jì)。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f),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食:粮食。脍:切细的肉。饐和餲都指食物久放变臭。馁和败都指肉腐烂。臭:气味。割不正:古人分割牲畜的肉有一定的礼仪,没有按照礼仪分割就叫做割不正。《韩诗外传》里记载了孟母的胎教“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回民有个习俗:牛羊一定要阿訇杀,其他人杀的牛羊肉是不洁之物,不能吃。回民的这个习俗就像“割不正,不食。”食:粮食。气:通既,意思是小吃,按照现代的理解应该是瓜果蔬菜之类的食物。脯:肉干。姜食:生姜做的食物可做饭后零食且生姜有益健康,所以不撤除。
译:粮食越精细越好,细肉切得越细越好。食物久放变味,鱼和肉腐烂了,不吃。颜色不对,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饪不当,不吃。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没有按礼仪切割的肉,不吃。没有适当的酱料,不吃。肉虽然多,但不能吃的比粮食和瓜果蔬菜多。酒没有限制,但不能喝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后姜食不撤除,但不能多吃姜食。
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思是可以吃好的就不要吃差的。夫子所说的差的食物是“腐坏、变色、变味、烹饪不当、割不正、不得其酱、市场买来的酒和肉干”并不包括粗粮。“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不撤姜食,不多食”说的是有益健康的吃饭习惯。因此夫子对食物的讲究是出于健康和礼的考虑。
食物是构造身体的原料,是人能量的来源。拿劣质的食物供给身体,就如同拿劣质的钢造发动机,拿劣质的汽油供发动机使用,这样发动机就会经常出故障。我们拿劣质的食物供给身体,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就会经常出问题。因此食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学习、工作的成效。食物腐烂、变色、变味、烹调不当不能吃。外面买的零食如:饼干、香肠、面包、饮料、糖果等,添加了太多对人身体不好的东西,故统统可算作劣质食物,因此不应吃。零食和方便面一样只可用来应急。不到吃饭时间不要吃东西,可保护我们的身体。现代人随时可得到食物,这会导致随时吃。没有规律地吃会造成身体内在节律的混乱。戒掉零食按时吃饭,身体才会有节奏的运转,才能高效工作,身体也不会吸收太多的营养物质。吃饭的时候食材搭配得当,才算合理饮食。酒最好不要喝,因为酒精会对肝造成压力,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有人说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那只是谣传,没有确凿的依据。
本书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26825592_2_1.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