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武威籍科学家李吉春

(2016-08-25 14:59:27)
标签:

教育

财经

情感

育儿

文化

分类: 红唇集部
   
      他是中国石油化工领域成就突出的高级专家,他研发的醚化技术相继转化成华北石化30万吨/年、吉林石化30万吨/年、大庆炼化40万吨/年重要科技项目,于去年全部建成投产,使这4家石化企业当年获得利润8亿元以上,引起全国石化科研界的震动。
      这个人叫李吉春,出生于凉州区韩佐乡一户贫穷农民家庭,1979年,他坐火车前往天津大学求学时,奢侈物只有身上穿的一件新棉衣,还有一书包馒头。他身无分文,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全部依靠假期打工取得。他算得上当时凉州高考的“状元”,却比现在的“状元”们更解生活的艰辛,也靠自己的奋斗,实现了回报社会的理想。
  
                             他放弃留大城市机会,选择回甘肃
    今年已经63岁的李吉春教授,看上去似个40多岁的壮年人。记者在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中心见到他时,他正在组织团队搞一次科研攻关会议。早在2004年,他就是兰州石化化学工程一级技术专家,不久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退休前,李吉春教授一直担任中国石化兰州中心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原计划退休后要回武威,画点画,拉点琴,写点诗,不料前脚拿退休文件,后脚北京就来人拽住了,返聘成中石化研究院兰州中心所的副总工程师了。”李吉春说。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当年也曾是高考的佼佼者,我的初心就是学成后回到家乡,回报家乡。”李吉春的普通话中夹杂着割舍不去的凉州口音。眼下正是高考学子上学的时候,提起这个话题,李吉春的眼睛湿润了。“我是长子,有6个弟妹,考进天津大学的那天起,我就有两个必须要做的事,一是全凭自己奋斗完成学业,二是尽力帮衬家庭,不致使弟妹们失学。”
    李吉春的儿子李若岩,目前也是中石化的年轻技术专家。“我爸爸有一事至今还在感动着全家人。爸爸考上大学,要去上学,妈妈借钱买布买棉花,赶着做了一件新棉衣,这件新棉衣当时能值一家人吃两月的口粮。爸爸望着一地破衣烂裳的弟妹不肯穿啊,临坐火车去天津的晚上,一家人抱着新棉衣哭了一晚。”
    “我到天津,四年没回一次家,星期天,节假日,我在天津的街头寻找小工干,学业更不敢懈怠。毕业时,我用自己挣的钱买了套时髦的西装,坐火车回家。老父亲一见我就问,学习怎样?我答,我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李吉春说。
    从他家祖辈遗留的资料看,李吉春是清代乾隆进士李蕴芳家族的后代。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李吉春用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家族子弟读书进取,他的弟弟、侄子们皆学有所成。
    
                      他把科研智慧转化为亿量级的经济财富

        李吉春的科研攻关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参加工作,我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丁基橡胶聚合釜工程放大技术研究,但因该技术在聚合工艺技术上没有突破,1983年下马了。”科研项目的含金量,完全能与千万元,乃至亿量级的经济效益划上等号。但是,站不到某个专业科技领域的尖端知识的顶层,社会也同样不会选择一个科研知识分子手中的纸张。这次挫折,使他知道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书本与工地的不同。李吉春说:“我几十年拼搏不止,盯的就是石化研究陌生空间的那扇窗口,只有打开了那扇窗口,才能自知自己到底站在了那个层次上。没有捷径,一切都靠勤奋。” 
        1988年,李吉春担任一个课题副组长,负责裂解汽油加氢8601催化剂的反应工程研究与工业化应用,到上海石化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催化剂放大的工业侧线试验,获得成功,并配合催化所实现了工业应用。这是他的成名之作。
       李吉春取得这些成绩,是他执着追求的结果。在负责透明成核剂合成研究初期,他天天泡在实验室,一边做试验,一边履行管理职能。他从早上8点进实验室,晚上12点才下班,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天天如此。
         自九十年代起,李吉春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完成5项化工成套技术开发,件件转化为亿量级的经济效益。一是“混合碳四烃中异丁烯催化逆流水合制叔丁醇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出异丁烯催化逆流水合制叔丁醇的反应萃取技术,并将化学反应萃取技术应用到大型化工过程中,相继建成国内4套工业装置。二是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二亚苄基山梨糖醇类聚丙烯透明成核剂合成与工业应用技术”,建成工业示范装置,形成5个牌号产品,生产销售达10年之久。三是开展“兰州石化16万t/a催化干气回收C2烃工业技术”的前期研究,提出兰州石化催化干气回收C2烃的工业利用方案,并进行了浓缩干气进入现有分离装置的通过能力计算,可利用现有乙烯装置的分离和压缩设备,实现催化干气中C2烃的回收利用。兰州石化建成的相关装置投产,为企业年增效益1亿元以上。四是负责完成“丙烯腈催化剂制备与工业应用”,实现了在兰州石化3.12万t/a 丙烯腈工业生产装置上工业应用。五是负责完成“乙烯裂解炉模拟优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工业应用”,进行了乙烯原料裂解性能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室研究数据和工业炉裂解产物分布标定数据,建立了西部油品裂解性能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联合清华大学进行乙烯裂解炉模拟优化系统软件开发与工业应用研究。从2007年8月起,建立开发出乙烯裂解炉模拟优化系统软件,在兰州石化工业炉上实施应用,效果显著,比优化前乙烯收率提高0.72个百分点,三烯总收率提高0.55个百分点,其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增创效益1.3亿元。2008年“乙烯裂解炉模拟优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工业应用”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进步一等奖。
    
                          国内19家大型化工企业采用他的高新技术

        催化轻汽油醚化技术作为一种提升催化汽油质量的技术手段,是有效解决催化汽油降烯烃并兼顾辛烷值的一项具有竞争力的实用技术。这项国内的高新技术就是李吉春教授负责研发出来的。
       2012年,轻汽油醚化技术通过中国石油科技评估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催化轻汽油醚化技术先进可靠,叔碳烯烃总转化率和催化汽油辛烷值提高幅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轻汽油醚化技术不再依赖国外公司,有效降低中国石油汽油质量升级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获得2015年度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与汽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组合形成的“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11月19日,中国石化利用李吉春负责开发的催化轻汽油醚化LNE-1技术,建成国内首套最大规模的兰州石化50万吨/年催化轻汽油醚化工业装置投产,实现工业应用,建成以来,每年为企业获利润2亿元以上。    
       2013年11月23日,中国石化利用他负责开发的催化轻汽油醚化LNE-2技术,又建成呼和浩特石化40万吨/年催化轻汽油醚化装置实现正式投产。次年7月30日,华北石化30万吨/年工业装置成功投产。2014年10月18日,吉林石化30万吨/年工业装置成功投产; 2015年5月12日,大庆炼化40万吨/年工业装置成功投产。据监测,这4个投产项目,累计每年为石化产生经济效益8亿元以上。
       李吉春说:“去今两年来,采用醚化技术正在设计建设催化轻汽油醚化工业装置的有云南石化、锦州石化、辽河石化、玉门炼化、辽阳石化、四川石化、浙江石化7家企业。正在技术交流推广中的还有7家企业。加在一起,共有19家大型企业采用了我负责研发的醚化技术。”北京专家分析测算,19家企业醚化装置相继建成后,可使催化轻汽油醚化工业装置规模达到600万吨/年,可每年获得利润30亿元。随着醚化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增加了中国石油汽油池调和手段,减轻了炼化企业油品生产压力,提升了企业生产技术进步。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吉春教授在国内外化工期刊发表论文83篇,出版专著2部,撰写出版的《中国西部原油与裂解原料性能》(化学工业出版社)专著,填补了此类专业书的空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20余项,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8人,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先后荣获兰州石化化学工程技术一级专家、甘肃省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先进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凉晚刊》8月25日A5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