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以致远
静以致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64
  • 关注人气:16,2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诊费低药费”真能惠利于民吗?

(2009-11-24 23:47:22)
标签:

高诊费

低药费

真能惠利于民吗

静以致远

医改

杂谈

分类: 世事杂谈

     “高诊费低药费”真能惠利于民吗?
             “高诊费低药费”真能惠利于民吗?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

    饱受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的民众终于等来了明确的医改政策,一方面提高诊疗费价格,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降低检查治疗价格,来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从这个意见本身来说,要把医药分开,破解以往以药养医的机制。大方向是对的,但在具体操作中怎么实施,怎么符合各方的利益,结果真的很难说,惠利于民的愿望不是一个幻想。

    首先,我们看诊费上涨如何体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公益性的体现,不在于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而在于医保报销的比例。众所周知,目前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以药补医,如果医药分开了,以前靠药的那部分收入就要由国家补贴及患者来承担,而意见里没有看到加大政府补贴来消除大众看病难的举措,那么以前医院和医生赖以生财的医药来源就要转嫁到患者身上。这种“以药养医”转变成“以技养医”只是在变换收费项目,对于患者而言,这能根本减轻经济负担吗?

    其次,“以技养医”,使医生的价值得到体现,以此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思路是对的,倘若诊费提高了一点,而虚高的药费真降了下来,医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对患者来肯定是好事。但问题是提高多少才能体现医生的价值呢?诊费提高多少才能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让其转变为靠技术吃饭,而不是靠推销药品吃饭?才能弥补医院因为药费下调而带来的巨大损失?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可能会出现:药费降下一点点,诊费却提高一大截;或者诊费提高了,药费降低了,患者拿到的药比以前更多。这样一来,看病非但没有便宜,反而有可能更贵。我们还记得当初提出提高公务员时,不就是指望“高薪养廉”吗?结果了,待遇是提高了,腐败也是越来越厉害!

    提高诊疗费,对于医院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是很容易也会很快实现的。而检查和治疗费价格能否降下来,却要“高诊费低药费”真能惠利于民吗?打个问号!以往医院开具的药品价格偏高,患者还可以去平价药店购买相对低廉的药品,但如今诊疗费提高了,只要去医院首先费用门槛就提高了,不管你最后需不需要药都要比过去多付出一定的诊疗费用。其实百姓看病贵主要还是体现在药品价格的畸高上。10月份刚刚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但降价药品很快就消失了踪迹,纷纷换个马甲又粉墨登场。多年来药品降价始终是在“降价—消失—出现新药品—再降价—再消失”,而每一次循环的结果就是药品价格再上一个台阶。

    近年来,很多领域的改革,往往都是越改革越涨,而且大都是“涨易降难”,只要涨价的政策一出台,立马就给你涨到位,效率别提多高了,而一旦涉及降价,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不到位。我们希望发改委在制定医改政策时要从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根源入手,切实提出真正具有实践意义的改革措施。

    对于老百姓来说,掏钱付医费或者付药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不能少花钱看好病。别到最后医疗费一飞冲天了,药品价格却没降下来。那么,这样的医疗改革终将还是医疗机构获得最大利益,而使广大医疗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最担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