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新生开学,同学回家考驾照了,然后我就带着她妹妹报道报名什么的。场面很宏大,所见所闻,看着拉着的一条又一条横幅,听着广播不断的重复学校的好,但作为一个大四的老油子早已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她妹妹感觉很新奇,一切都是新的,问我学校有那么好么,我呵呵一下,说这些牛逼的话可以当段子听吧,别都信了。要知道,选择相信他人的同时,也就给别人留下了一个伤害自己的机会。
当然,我也记得三年前报道的那一天,拖着个箱子,那时也没见过什么世面,觉得学校很大我都不认得路,一个学姐接的我,一切都是很新奇的,至少是个开始。好像是这样子的:有时候进入一个圈子或者环境的时候,心情总是热切的,而一旦熟练之后,回忆起当时的种种情况,不无一种凄凉之感。
我当初进来后,就问寝室的大三的我要不要加什么社团呀?要不要加入学生会呀?当初这些傻逼的问题还忙坏了我,现在想起来都挺好笑的,操,当时太他妈单纯了。当然这个过程要自己慢慢去体会,别人说了但如果你性格很倔强的话都是不信的,所以这里我什么都不用说,说了也没用,你要自己去认知,去学习,思考,观察,理解,怀疑,质问每一件事情,然后自己知道其中的不足,希望自己和环境能慢慢的好起来以求变。
每当学校有什么领导莅临,会议活动的时候,必定有红色条幅高高挂起,我现在看起来都格外刺眼(我估计领导格外喜欢看),仿佛只要这些面子工程做好了,其他的学校学术科研水平都无足轻重了,以及是否尊重学生尊重老师这样的理念基本没有的。然后往刚修好的校史馆一带,手臂那么一挥呀,校报记者那么一抓拍呀,通稿那么一发呀,说我们取得了哪些哪些牛逼哄哄的成绩。我就纳闷了,一个二本三本学校哪有那么多可以浮夸的啊,要改变的有那么多。最怕有些人吹牛逼了,因为我一直觉得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无非就是“一些感受”什么的,这些感受都不用说的,都不是傻子,你何必吹牛逼呢。
上面说的学校浮躁吹牛逼只是很小一个窗口,有时候,读读书,自己到外面社会走走,听他们说话,听故事,包括上上微博,在学校都可以体会得到,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恍惚,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挺奇怪的,目前正沉浸于“二”的集体狂欢之中,人人争相表演,无非是想表明,你“二”我比你更“二”,比一比谁最二逼。在这个魔幻现实主义国家里,谎话太多,以至于真话出来了,大家都不知道该相信些什么了,似乎也总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要把所有人拉低。这样的狂欢中,固然宣泄和释放了人们的苦闷、压抑和焦躁,却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新的不安和惶恐,由此看来,这场集体狂欢就有了强颜欢笑的意味了,最后让人还有那么一丝悲凉。
暑假和一个朋友聊天,我们院在大三结束的时候,突然说还要收300块钱的书本费,要知道,我们学生在大一开学的时候已经交了1600块的书本费了,就这几本破书,你他妈还要收钱啊。你说你要收吧,不是出不起这几百块钱,你至少要说明为什么要收吧?至少要把给我们发的书清单列出来,价格一一列出来,那样大家都没意见,毕竟你都用了,尽管很多同学的书都是新的。
然后,这个同学就每天跟省教育厅发匿名举报信,举报学校乱收费。我当时很佩服他的,因为这样个体质疑体制的学生真是太少太少了,我嘱咐他注意安全,不要用自己的手机尽量用公用电话,不要用校园网尽量去网吧。虽然省教育厅给回了信,但是终究是没了回音,不了了之,开学了,我们照样还是交了这不明不白的300块钱,连个理由都没有。
昨天让看了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领文学家,发表的一个演讲《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看了好几遍,觉得说的真好: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的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对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前几日香港为什么12万民众上街抵制大陆的国民教育了,请仔细想一想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灵魂。而体制没有灵魂。我们不能让体制来践踏我们。我们不能让体制自行其是。体制并没有创造我们: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给予每个灵魂尊严,让它们得以沐浴在阳光之下。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吴涛涛
于九月十二日晚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