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教学:《健康人格心理学》班家长的切切叮咛(节选下)
(2021-06-17 09:14:36)
标签:
学生作业分享 |
Zhou同学:请您对我的个人成长提几个建议。
妈妈:第一: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不骄傲,不自卑。第二: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第三:多交朋友,遇到事情多沟通。第四:用阳光灿烂的笑容去迎接每一天。第五:在任何时候别忘记帮助过你的人,要懂得感恩。
Zhou同学的访谈感受:妈妈给我的建议充分地体现了她乐观、感恩的生活态度等。但是我也想给妈妈一个建议,希望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我觉得妈妈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希望自己一直能做到最好,不希望落后于身边的人,这从她提出的“取长补短”这条建议中就有所体现,但这也使得她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比起取长补短我更喜欢扬长避短,因为这样人才会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而不是与他人在某方面的差距,才能实现节能成长。
采访妈妈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原来妈妈曾经也是个孩子,这一点做孩子的平时很难体会得到,妈妈自己也很容易忘掉。以前我总觉得父母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孩子是因为他们年少时经历的跟我们不一样,但通过这次采访我发现虽然我们经历的时代不同,但我们都曾面临同样的内心感受,如叛逆,迷茫等。而之所以觉得和父母之间有沟通不畅,是因为我们双方把父母,孩子这两个人格面具固化了:我总觉得父母的话都是说教,父母也总觉得我的话都是玩闹。
父母与孩子或许很难站在同一个高度或角度展开交流,很难实现平等对话,这也成了一些孩子不愿同父母交流的原因。
但这次采访,仿佛是两个孩子在交流自己的故事,轻松愉悦且能感同身受。借此,我想告诉一些父母以及未来也会为人父母的自己和同龄人,甚至于我未来的孩子: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给成长中的孩子一个“听我的就没错”,“我是为你好”,“不要东想西想”这样的答案,而是告诉他我曾经有过跟你一样的感受。感谢这次作业,让两个不同时空的小孩在同一刻相遇!
祖父对我个人成长提出的建议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人生道路的。祖父希望我能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信仰,争取入党,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觉悟。
另一方面,是关于我的学习,祖父提出了“博”“大”“精”“深”四个观点。“博”指学习知识的范围要广博,不仅要学习课内的必修知识,更要拓宽知识面;“大”指视野要开阔,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书桌,更要放眼于世界,关注国家和世界时事与局势的变化;“精”指的是学习知识要精细,重点学习知识中的精华之处 ;“深”指的是学习知识不能一知半解,要钻研、琢磨,将知识学透彻。如今我也已经步入大学,纵使未来工作后,祖父也希望我在今后的人生中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曾经在我的印象中祖父只是祖父,是慈祥的、是坚强的、是勤劳的、是简朴的……似乎有无数个词语可以形容我的祖父,却又没有任何一个词语能够代表他。通过对于祖父的采访,让我更加全面、立体、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祖父,祖父不仅是我的祖父,更是儿子、丈夫、父亲、学生、军人……
所以我认为,祖父在生活与工作中拥有了多个人格面具,但在个性化的过程中将人格的各个方面协调起来,发展自我原型。所以我认为祖父已经实现了个性化,成为了独立的个体,实现着超越。
通过这次访谈让我和祖父多了一份沟通,拉近了祖父同我之间的距离,让我不仅了解了祖父近90年的人生经历、感受到了祖父对我的关爱和期望,让祖父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伟岸。更感受到了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丰富的物质条件和优渥的生活环境值得我们珍惜与守护,同样我们也应当不断努力进步,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综上所述,这次对于祖父的访谈令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Du 同学:爷爷,请您对我的个人成长提几个建议
Du爷爷:我觉得你现在在学习阶段可以把你们高中的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牢记在心。
也就是说比学习更重要是先要学会做人,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在学习方面,我希望你能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并不断探索前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你能冷静思考,在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不要一时冲动耍小孩子脾气。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自己的主人(自性实现)。
Guo同学:奶奶,请您对我的个人成长提几个建议:
Guo奶奶:要认真对待生活,在学习上继续努力,学无止境,大学不是终点,而是学习人生的起点。要学习做人做事,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实用。不止是学习方面,同时也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将其做好。
Kang奶奶对孙女的叮嘱:
Kang同学:如果时间会倒流,您会做出什么不一样的选择?
Kang奶奶:对我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人如果一直抱有这样假如要是怎么样就好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思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反复思考这样的问题,人就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不停去思考过去犯下的问题。
不过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答案的话,那还想回到年轻时候的,那时候身体比较好,能干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另外就是,对孩子好一点,当年因为条件太差了,半夜十二点去地里割麦子,就只能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一整天都不接回来。
Kang同学:奶奶,您觉得生活能有如此大的改变原因都有什么呢?
奶奶:首先生活条件变好的原因,我认为是我的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努力接受教育,一直读到大学,努力工作,一切都像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除了孩子们自身的努力,还有就是时代的进步,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这是党和亿万万人民共同付出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生活,应该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刚才我讲的那些苦日子,是你们这群孩子想不到的吧,短短几十年,生活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吃不饱穿不暖连生理需要都无法满足到人们达到了更高的需求层次,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尊重需要,自性实现的需要都在逐渐被满足。
其次,精神层面的变化我认为和咱们家和谐的氛围密不可分,就我个人来说吧,虽然我没有上过什么学,但我认为我比较擅长处理人情世故,且我的性格会比较的宽容,知足,晚年实现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导致我们这一个九口之家几乎没有矛盾。人到这个年纪了,要去想生活给予了她什么,自己还能做什么。
Kang同学:请您为我的成长提出几个建议。
Kang奶奶:找一个好工作,天天开心,无论如何要把身体放到第一位。
要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珍惜时间,不要等到老了之后回顾自己的一生只剩工作。
保持豁达,包容,乐观,和积极向上与活力,要相信生活是很美好的。
在年轻时多孝敬自己的父母,你老太太前两年去世,我一直都缓不过来,遗憾是有的,但作为儿女,能做到的也都做到了,人的寿命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对父母的每一天都要像父母将要离开自己那样,不要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Kang同学:奶奶对我来说就像家中的一位智慧老人,她将她一生的智慧表现出来,以供我们家其他家人去学习,去效仿,去成为一个像她一样有生活智慧的人。曾经并没有坐下来好好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经历这次访谈,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奶奶的大智慧。
感谢这次机会,真正去倾听,去了解身边的长辈,也更让我懂得了珍惜生活。
Zou奶奶对孙子的建议是:“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
Zou同学采访后的感想:“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这是您对我的建议,如果是在访谈前听到我估计会嗤之以鼻, 现在我所感受的则是这些话语背后岁月的重量。
经历这一次访谈,或者按奶奶说的是“关心她”才知道奶奶过去经历的那么多苦难与磨折。在“关心”中我发现奶奶一开始总是对那时的苦难闭口不谈,说不记得了,母亲告诉我, 这可能是那些悲伤的回忆就算是奶奶也不愿去回想吧。我没有对奶奶平凡的一生失望,相反,在经历蹉跎岁月后奶奶仍能喜笑言开面对生活、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感到钦佩与好奇,敬仰勤劳与感恩的您,诧异一个没离开过山坳的您为人处世的智慧。
Chen同学:下面是我幺爸对我提出的成长建议
1、把运动当成日常,锻炼身体。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专注的状态。
3、看遍学校每个角落,毕业不留遗憾。
4、多去图书馆、博物馆,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和大城市的资源。
5、多去旅游。
6、训练自己的沟通、理解表达能力。
7、学会更多电脑使用技能。
8、培养兴趣,并坚持,并有意外收获。
9、要有人生规划。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