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角度读成语:吃亏是福,不吃暗亏

(2018-12-09 18:40:24)
标签:

成语中的心理学

                 

    “吃亏是福”,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很多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吃亏会是福?

我想起三毛在她书中提到的一件往事,她说小时候父母总教育她:“退一步海阔天空”,她当时怎么也想不通,退一步怎么反倒会海阔天空呢?!但是长大后她发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生智慧。

古训“吃亏是福”也一样,是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

 

那为什么吃亏会是福呢?

 

首先,肯吃亏、不怕吃亏的人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因此,通常不会为所谓吃亏而苦恼,因此自然会比那些计较的人有更好的心境状态。从我这几十年所咨询的个案来看,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肯吃亏、不怕吃亏的人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我看来,对一个人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心情常常处于愉悦状态更有福的事了。

 

其次,由于肯吃亏的人大度、包容、慷慨、友善,尤其是特别能体谅他人的难处,因此与他交往不仅踏实、舒服而且会感觉安全,他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很好。此外,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会在无意识中遵循社会交往中的公平原则,因此,会对包容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以后有机会也愿意与他分享甚至是回报他。不仅如此,由于他不计较,他就能够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成长和发展。于是:吃亏自然就是福了。

 

而那些从来都不肯吃亏的人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对他们而言,最大的代价就是人际关系。他身边的人会对他小心翼翼、敬而远之,会尽可能绕开他行事。时间久了,周围的人就都不带他玩了。而由此生发的另外一些代价可能是,他因为在计较方面耗费了较多的能量,在成长方面的能量自然就少了,而最糟糕的是,斤斤计较累积到一定时候,他还可能由被动的不吃亏变为主动的占便宜,从此而断了自己持续发展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看,不肯吃亏的人有可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了绝不吃亏的习惯。还有可能就是因为他早年有过被剥夺的经历,例如他幼年不仅物质贫乏、受人欺凌,而且还缺乏父母之爱。由此他就养成了对得失过度敏感的防御态度。对他而言,所有的得失,不论其大小,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意味着他又一次被剥夺。这个剥夺,不仅仅是物质,还包括了精神,所以,为了捍卫自己,他就有可能会比一般人有更强的占有欲,表现出来就是锱铢必较。

 

不幸的是,别人不会从他的经历中去理解他,别人不知道一个不肯吃亏的人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而只看到他的过度反应和睚眦必报

 

而那些不太在乎得失的人,通常有父母的榜样或者比较优渥的童年,不仅家境好,而且父慈母爱,生活顺风顺水。所以他不在乎一般的得失,因为他从来没有缺过机会,因此不会在一时一事上与人计较。

 

当然,任何事情都得有度,过度忍让就不是福而可能是麻烦甚至是祸了。比如助长或者诱发别人的贪欲,以至于给自己造成身心方面的损失。

 

     “吃亏是福,但是不吃暗亏”,这个金句是我一位学生的家规之一。我很佩服他的家长,能够有如此智慧的家规。

 

      日常生活中的“暗亏”有很多。由于多重原因如怕别人拒绝、怕欠人情、或是具有剥削型人格特点等,有人常以暗示的方式寻求帮助,比如张三在你面前说:“我这几天太累了,领导布置的事都做不完了,真急人呀”。李四说:“今天天真好啊,真想出去玩儿呀,可惜没有人陪我”,如果你是个热心人,往往会自告奋勇去帮对方,但结果往往是对方不仅不感谢你,还会说类似:“又不是我要你帮我的,是你自己愿意的”这样的话。让你感觉非常不舒服甚至生气。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你就会有不公平、被利用的感觉,可是,由于人家确实没有直接请你帮他,人家只是下了个饵,而你是自觉主动上的钩。因此事后你就只能是“哑巴吃黄连”。结果常常是既怨对方也怨自己。久而久之,在这种人身边你甚至还会产生不安全感。而那个让你吃暗亏的人,很有可能只是缺乏教养和占小便宜成习惯,而并不是有心真要算计你!

 

我还听说过一种让年轻人非常苦恼的暗亏,就是领导分配任务后,埋头苦干的人把事做完了,但功劳却被那个抢着向领导汇报的人给领走了。

 

真遇到这种暗亏怎么办,有人主张要能吃暗亏。我的观点不一样,我与那位学生家长的观点一致。我们为什么要容忍别人对我们的利用和算计?我们为什么要容忍别人对我们的不公平?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那种给我们下饵的暗示,我们一方面要控制自己大包大揽的冲动,另一方面要能够及时把窗户纸捅破。我们可以直接问对方:“你的意思是想要我帮你做什么吗?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呢?”如果我们坚持用成人的方式与对方对话,让对方把暗含的请求公开化,不仅有助于自己避开暗亏,而且也有助于帮助对方以成人的方式与自己相处。

 

而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也要向懂得汇报工作的同事学习并养成习惯。汇报时用清单或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客观、简洁地告知领导自己的工作过程、进度、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处理的问题以及从这项工作中学习到了什么。这样你不仅可以避免暗亏,而且也会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其实换位思考,你如果是个领导,也一定需要从这些详细汇报的内容中了解你部下的工作进展和能力,以便日后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当然,有关“暗亏”的判断是见仁见智的,这往往与每个人的经历紧密联系。有的人可能过分夸大他所遇到的暗亏,也有的人则可能连连吃暗亏却浑然不觉。这两种人都走了极端,而真正的中道是:既知道“吃亏是福”,又能够“不吃暗亏”。

 

而如何把握这之中的平衡,就只有生活可以教给我们每一个人了。

 

心理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