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读成语:“不可理喻”与“儿童自我状态”
(2017-10-11 09:06:29)
标签:
中国文化的心理学资源 |
心理学家伯恩将人格中的自我分作三种状态:与生俱来的儿童自我状态、拷贝自父母的父母自我状态和因为成长和自我教育而产生的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基本上是生理的、本能的,它信奉享乐原则,只想满足自己,无视社会价值和伦理,缺乏善恶是非观,缺乏逻辑思考,有的只是一大堆想要即刻满足的原始冲动,因此在遭遇阻碍时就会发飙,显得任性妄为,不管不顾,非常的感情用事和不顾及后果。
究其根源,首先有可能是因为他小时候有这样的成人榜样,如不可理喻,缺乏控制等,因此,他有样学样,在遇到不同观点时,他不知道除了固执己见之外还有什么其它方式可以解决这种观点上的不一致。另外一个可能是,他从小有过创伤,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有过较多的消极情绪体验,留下了很深的恐惧。以至于他长大成人后,当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会像扳机一样瞬间激活他内心的恐惧,使他感觉像一个儿童一样无助和无望,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想要保护自己,其表现之一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捍卫自己的观点,而此时的感情用事、蛮横与偏执,则是他掩饰自身恐惧、保护自己尊严的重要工具。这种情况在那些极端的粉丝身上表现最是明显,如多年前演员刘德华的某粉丝为追星致使其父跳海自杀的事件中,那个追星者当时就处于一种完全被内心那个任性跋扈、自我中心的孩子所左右而不可理喻的状态。
如果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对方不可理喻时应该怎么办?比较恰当的方式是用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去调动对方的成人自我状态,具体说就是,要理解对方的恐惧,要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对方,用冷静理性的语言让对方解除戒备。要知道,当一个人表现出不可理喻时,通常都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威胁,因此他想要做的就是通过捍卫自己的观点来捍卫自己,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让他知道,他的观点不等于他,你不同意的不是他,而只是他的观点。当他不再感觉受到威胁时,他就会降低防御反应,放弃强词夺理和固执己见,同时也会调动出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观点上的分歧。
可是,如果他现在正在发飙怎么办?既然当前他的儿童自我状态正占上风以至于使他完全失去自控,那咱们就不要硬去和他讲道理,否则不仅自己会受伤,还会自取其辱,严重的还会给两人关系造成破坏性打击,所以,咱们现在就先躲他远点。等他冷静下来后,我们再与他的成人自我状态对话,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