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堂钟声中的随想---心理学角度看世界

(2010-10-24 17:52:16)
标签:

心理学随笔

     欧洲人用神的故事教化民众,而中国人用人的故事教化民众。不同的是,欧洲人的教化几乎没有中断,而中国人的教化却因为诸多原因而有过几次重大的断裂。

    不是只有教堂才可以培育人的良知,但是教堂在培育人的良知上的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是我在欧洲拜访各个教堂时的发现与感悟。

 

     从1997年至今,我先后去过西欧8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印象深刻的是,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教堂无处不在,区别只在于,城市里的教堂大,而乡村里的教堂小,但是不论大小,都给人一样的庄严和神圣感,此外就是教堂建筑式样给人的艺术感与美感。在欧洲坐火车,车窗外最迷人的景色,除了明媚鲜艳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乡村民居之外应该就是窗外一掠而过的乡村教堂了。

     城市大教堂的图片好找,乡村的就不那么容易,可惜的是,我看到这些乡村教堂的时候通常都在火车上,本来就没有任何照相技术,再隔着车窗,更不可能有什么好相片了,因此就从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

                http://s11/bmiddle/60f661a8t935964ceba4a&690

                       (这是网上下载的奥地利乡村教堂图片)
                      http://s15/middle/60f661a8t93596e53944e&690

                               (这是网上下载的挪威乡村教堂图片)

                                 http://s1/small/60f661a8t93599b0b3a90&690
                                 (这是网上下载的法国乡村教堂图片)

                      http://s10/middle/60f661a8t75229a9d7379&690
                                 (这是网上下载的德国乡村教堂图片)           

    这些乡村教堂是不是很美?其实我在火车沿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教堂全都很美、很有艺术感,并且也都很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现在回过头来谈我在欧洲各城市的教堂印象,最深刻的还不是它们外表上的壮观和其内部的庄严宏大,而是——到整点就一定会响起的教堂的钟声。

    各城市教堂的钟声不太一样,但是最常听到的一种是:-铛……叮-铛……叮-铛……叮-铛……叮-铛……。前面的叮声高一点,后面的铛声低一点,叮与铛之间有一个非常非常短暂的停顿(我用减号代表),然后就是一个较长的间歇(我用省略号代表),这个间歇被叮铛声的余音填满了,给人那种余音缭绕的感觉,很容易引发人的遐想。

    我所听到的最震撼的一次教堂钟声是今年暑假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那天中午12点,在斯特拉斯堡老城中心的圣母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突然间,就听见大教堂的钟声齐鸣,此伏彼起,铛铛的钟声和嗡嗡的余韵连成一片,急促而又浑厚,响彻云霄,整个过程长达10分钟,很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波一波冲向岸边,汹涌澎湃,连绵不绝,给人波澜壮阔的感觉。

    那个时刻实在是震撼至极,让我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真正的宗教精神——我理解为博爱、悲悯、关怀与宽容——一向对我有极强的吸引力,虽然我不信奉某个具体的宗教,但“如何信比信什么更重要”。我一向非常虔诚地相信:真正的宗教不分国界、肤色、种族、性别,真正的宗教一定是信奉:“四海一家”、“普天之下皆兄弟”的。

    我发现,欧洲随处可见的教堂,和每天都会按时响起的钟声,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化作用。

    相对人于而言,宗教代表着超我,也就是人类的良知(注:超我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有关道德、规范、准则等一切有助于人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的社会要求和约束)。

    没有超我或者说没有良知的人是无法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样,缺乏超我的社会也无法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用于教化的方式很多,大类包括法律法规、学校教育、家庭,还有就是教会和教堂。就欧洲而言,比较起来,所有这些形式中,教堂发生的作用不容低估。

    一是每周一次的礼拜,不断地布道重复,每周一次,有关善恶有报,有关积德行善,有关博爱与宽容……,这些理念一定会在其信众脑海中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不仅如此,即使不是某个宗教的信徒,在欧洲绝大多数城市,每周的礼拜日中,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停止,几乎所有的大商店都关门,嘈杂了6天的城市在第7天突然变得安静——所有这一切都会提醒大家关于宗教戒律与敬畏。  

    二是每周一次的教堂聚会给予人有关平等与博爱的实践平台。不论何人,不分阶层等级,每周一次的礼拜,在神圣庄严的教堂里,都在实践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大家都是天父之子,不是如同简爱说的,人只有在经过坟墓后才平等,而是在尘世、在人间,在礼拜日的每一间教堂,在听同一个牧师或神甫的布道,在大家面对同一个天父的时刻,人人都是平等的。

    再者是每到整点就会响起的那悠扬、清越的教堂钟声,听起来单调,却正因此而给人极为充足的想象与思考空间。那钟声是关怀,更是提醒,那钟声很像国内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善意的提醒”。在这每小时定然会响起的钟声中,一定有过原本想要杀人越货或犯下其它罪行的人,在即将行动的那一刹那,因为教堂钟声的突然响起,瞬间转念,做出放下屠刀的重新选择,从而走向另一种光明的人生,欧洲大地上这样的故事应该很多的吧。

    还有就是以宗教题材为主题的种种艺术作品,比如任何教堂里都会有的各种生动的宗教故事绘画、斑斓迷离的彩绘玻璃、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和管风琴所演奏出的音乐,还有教堂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宏伟与壮观,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教堂,它的穹顶也会引发你无限的遐想。所有这些在任何教堂都能够见到的具有极大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提醒着那个土地上的人们,对欧洲人超我或者说良知的形成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这很像过去的中国人是在观看各种戏剧的巡演中不断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与做事的教诲与原则一样。

    欧洲人用神的故事教化民众,而中国人用人的故事教化民众。不同的是,欧洲人的教化几乎没有中断,而中国人的教化却因为诸多原因而有过几次重大的断裂。

    不是只有教堂才可以培育人的良知,但是教堂在培育人的良知上的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是我在欧洲拜访各个教堂时的发现与感悟。

   

   (以“教堂钟声”搜索,能够找到几个录象,只是时长都太短了,我在法国名城斯特拉斯堡到是录了一段近5分钟的,全长10分钟,只可惜我的摄像技术差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实在不好意思与大家分享。

     相关资料:如果想知道钟声是如何响起的,请看以下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fb87a0100ikmh.html?tj=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