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2011-04-14 09:25:54)
标签:
情景认知文化教育 |
经典阅读第二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简介:
首先作者概述了当前学习到的知识与使用之间存在的脱离现象。调查发现:学到什么与知识是如何被学习的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知识之间存在着分离。作者认为,学习和认知基本上是情境化的。因此,本文解释了活动及情境被整合到认知与学习中的原因,以及适当的学习活动将产生新的不同的结果。
接着,作者从“情境知识与学习”、“真实活动”、“通过认知学徒进行学习”、“学徒与认知”这四个角度来具体论述“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首先,在“情境知识与学习”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是从“学习与工具”及“学习与文化熏染”这两个角度来阐述学习应情境化。作者认为概念是情境化的,并随着活动的进行而得到发展。那些使用工具而不仅仅是占有工具的人,相对来说更能够获得对世界丰富的隐性理解。同时,概念化的工具反映了使用它的一种文化及个体的见识与经验。而实习生要像学徒那样学会使用工具的话,就必须进入使用工具的共同体及文化当中。因此,作者相信,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习是一个文化熏染的过程。
“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y”)这一部分也探讨了两个方面:学生、实习生以及JPFs的活动;结构性活动。作者例举了一个关于应用境脉使JPFs嵌入真实活动的很好的例子——将一块奶酪切出四分之三的三分之二块。通过分析,作者得到: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包含在两者之间的认知都不能脱离于它们所嵌入的情境。一个人是如何进行认知活动的可能取决于工具以及适当的使用工具。他们所认知的有助于他们如何表现及如何学习。赫钦斯、pea等人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布式的。环境有助于活动过程中索引表征的形成。反过来说,索引表征又将有助于活动的进行。最后,作者认为不仅仅式学习是情境化的,知识同样是情境化的。
在“通过认知学徒进行学习”这一部分,作者主要通过两个例子“schoenfeld的问题解决法”和“Lampert的乘法教学”来介绍使用认知学习进行的学习情况。然后,再通过“认知学徒与协作学习”的解释来明晰“学徒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作者介绍了群组学习凸现处来的特征:协作问题解决;展现多角色;对抗无效策略及迷思概念;提供协作工作技巧。
最后,结论部分,作者认为“情境认知方法论”。关于学习的活动与文化熏染表明很多普通教育实践成为了不恰当方法论的牺牲品。一种新的方法论必须具备能够导致学习发生戏剧化改善的关键点,以及对教育有个全新的视角。
从整篇论文来看,作者主要是从工具、活动、文化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情境认知,并通过认知学徒制在学习上的应用来具体展现情境认知对学习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