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婺源(5)  岁月悠悠   理坑理源

(2011-12-30 00:03:46)
标签:

婺源理坑

原创摄影

图片

旅游

http://s15/middle/60f57be4hb2a31a5458fe&690

 

      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电脑前,手里捧着一杯咖啡,慢慢地品味着,一丝丝悠远。还有不到两天,2011年,就将过去,带着所有的得与失,苦和乐。人生的话题有些沉重,无法轻易的谈起,可是我们依然要面对,时间每一天都是一分一秒的走过,当我们回望时,发觉走过的岁月,其实,就是一打厚厚的回忆,一部苦辣酸甜的历史。

 

      人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可以改变今后,改变将来的生活。迎面而来的,是2012,是期待,是未来,是我们的明天。就像从理坑古巷中走出的那个小女孩儿,明亮,自信,阳光,充满希望。

 

      理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始建于北宋末年,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当时全村有一千余户,三千多人口。现在整个村子134座民宅有130座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由于地理环境相对闭塞,理坑的原始风貌保存得比较完整。


      理坑由一条小溪绕村而过,小溪在当地称为“坑”,所以取名“理坑”。理坑原名是“理源”,顾名思义,理学渊源之地。理坑自古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理坑的建筑是徽派的建筑风格。徽式的黛瓦白墙掩映其间,身入画中,心随历史悠远。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青石板路干净整洁,小巷纵横曲伸。大小68条道路,一路访下去,可以见到许多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建筑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建筑艺术的博览园。理坑已经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2http://s15/middle/60f57be4hb2b7c6deefbe&690 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云溪别墅,是不是中国最早的别墅? 

 

3

http://s9/middle/60f57be4hb2a31a9dc0c8&690

 写生的美院学生随处可见,他们在画着古宅深巷,更是在描绘着自己的前程,未来。

 

4

http://s11/middle/60f57be4hb2a31bde36aa&690

 古老的房屋,古老的窗,古老的灯里,现代的光。 

 

5

http://s3/middle/60f57be4hb2b7c7099012&690 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婺源著名特产荷包红锂鱼,就是由该井繁衍而来。  

 

6

http://s13/middle/60f57be4hb2a31c4c042c&690

 据说,理坑人杰地灵,“进士满街走,秀才不如狗”,在画家的眼里。美女永远不是最美的风景。 

 

7

http://s16/middle/60f57be4hb2a31a0536df&690 天远地偏,几百年来,理坑没有战乱。就是当年日寇也没能踏进婺源。只有伟大领袖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烙印。

 

8

http://s7/middle/60f57be4hb2a3198b2066&690

 村里的娃,吃着自家地里产的饭、菜,即使坐在门外路边青石板上,也比城里孩子吃的让人放心。

 

9

http://s16/middle/60f57be4hb2a31a51755f&690

 理坑把时光酿成酒,任由岁月的洗礼,光阴流淌。不期进入红酒坊,千里之外,邂逅老乡淘淘。

 

10

http://s6/middle/60f57be4hb2a31b17d3d5&690

 

      婺源县沱川乡理坑红酒坊野生杨梅酒。感谢淘淘老乡盛情相送。

      新年将至,斟杯美酒,为古村理坑的人们祝福,为千里之外的老乡祝福,为我的每一位博友祝福,为我周围的亲朋好友祝福!

      亲人们,万事如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