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份的连阴雨下的着实让人烦恼,也给山西大地造成了不小的灾害。从陵川城里往白玉宫的路不是很好走,主要是雨天造成的道路滑坡灾害,还要过三个漫水路面。白玉宫位于潞城镇郊底村外西侧的高地之上,三进院落,从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上面是戏台)、三仙殿(背后也是戏台)、主殿(玉皇殿)、后殿(三圣殿)。白玉宫创建年代不详,据宫内金崇庆元年(1212)碑载,金大安至崇庆年间重修白玉宫,后历代屡有修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修殿宇、明永昌元年(1644)创修后殿及东西耳殿、民国十年(1921)增修山门舞台及两侧耳楼。 白玉宫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四周群山环绕,景色迷人。由于歇山主殿前檐四柱均为方形抹角石柱,光滑明亮,似玉一般,故称此宫为“白玉宫”。
主要建筑二进院的正殿最古为金代遗构,三仙殿和后殿为明清遗构,其余均为现代。这里重点介绍二进院的主殿和戏台(三仙殿)。二进院的戏台和前院的三仙殿是一座建筑,从前院看是中间三仙殿配两侧耳楼,共有左中右三个门,中间进三仙殿,两侧门为进入二进院的过道。三仙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进入三仙殿,发现内部被分割为高低两部分,前三分之一为低的部分,也是前殿,正中是个木制影壁,上面画有三仙神像。后面高出的部分也是背面的戏台,戏台也被木幛板分割成前后台状两边留有将入、相出的边门。到二进院看戏台正面,台口四根檐柱间施以雕花的月梁状阑额,上面平板枋,平板额枋上为较简单的斗拱。较之前院的山门戏台,则显得简练、实用,朴素而大方。
主殿(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建在一米高的石台之上,中心为踏朵,出前廊,四根白色抹棱石柱十分显眼,略有侧脚。施有阑普,普拍枋四角出头,单檐歇山顶,灰色筒瓦布顶,琉璃剪边,脊饰鸱吻齐全。檐下斗拱上画有彩绘,明间较次间宽阔许多,所以只有明间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每间一朵,均为单假昂四铺作+昂形耍头,转角铺作由昂上有力士支撑大角梁。侧山檐为单昂四铺作,蚂蚱形耍头。廊内,为了采光方便,明间施四扇四抹隔扇门,次间各施两扇隔扇门。
进入主殿内部,梁架架构为三椽栿压接前剳牵用三柱。三椽栿上由驼峰加大斗来支撑平梁,支撑点略向内位移,并不在槫缝处,而驼峰间施以顺身串,平梁上蜀柱叉手丁华抹颏拱承脊槫,槫下蜀柱间连接顺脊串。主梁栿两外侧由丁栿承山架梁,底栿与下平槫形成交圈,承载歇山披厦。翼角使用隐角梁方式,大角梁平置由转角铺作里转承托,尾部压在交圈之下。斗拱铺作里转,均为偷心造,前檐一跳华拱承剳牵,补间两跳华拱上出挑杆散斗承下平团;后檐里转,一跳华拱托踏头承栿,补间同前檐;侧山同后檐。
总之,白玉宫的主要看点,就是这座歇山主殿,虽经历后代的多次维修,但它还是基本保留了金代的建筑风格。另外后殿也是个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的带前廊的悬山小殿,前廊斗拱清代风格浓厚。还有在一进院的山门内两侧还有多通碑碣,记录了白玉宫的历史维修沿革。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雨天到访陵川郊底白玉宫(金.国6)
2021年10月份的连阴雨下的着实让人烦恼,也给山西大地造成了不小的灾害。从陵川城里往白玉宫的路不是很好走,主要是雨天造成的道路滑坡灾害,还要过三个漫水路面。白玉宫位于潞城镇郊底村外西侧的高地之上,三进院落,从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上面是戏台)、三仙殿(背后也是戏台)、主殿(玉皇殿)、后殿(三圣殿)。白玉宫创建年代不详,据宫内金崇庆元年(1212)碑载,金大安至崇庆年间重修白玉宫,后历代屡有修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修殿宇、明永昌元年(1644)创修后殿及东西耳殿、民国十年(1921)增修山门舞台及两侧耳楼。 白玉宫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四周群山环绕,景色迷人。由于歇山主殿前檐四柱均为方形抹角石柱,光滑明亮,似玉一般,故称此宫为“白玉宫”。
主要建筑二进院的正殿最古为金代遗构,三仙殿和后殿为明清遗构,其余均为现代。这里重点介绍二进院的主殿和戏台(三仙殿)。二进院的戏台和前院的三仙殿是一座建筑,从前院看是中间三仙殿配两侧耳楼,共有左中右三个门,中间进三仙殿,两侧门为进入二进院的过道。三仙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进入三仙殿,发现内部被分割为高低两部分,前三分之一为低的部分,也是前殿,正中是个木制影壁,上面画有三仙神像。后面高出的部分也是背面的戏台,戏台也被木幛板分割成前后台状两边留有将入、相出的边门。到二进院看戏台正面,台口四根檐柱间施以雕花的月梁状阑额,上面平板枋,平板额枋上为较简单的斗拱。较之前院的山门戏台,则显得简练、实用,朴素而大方。
主殿(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建在一米高的石台之上,中心为踏朵,出前廊,四根白色抹棱石柱十分显眼,略有侧脚。施有阑普,普拍枋四角出头,单檐歇山顶,灰色筒瓦布顶,琉璃剪边,脊饰鸱吻齐全。檐下斗拱上画有彩绘,明间较次间宽阔许多,所以只有明间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每间一朵,均为单假昂四铺作+昂形耍头,转角铺作由昂上有力士支撑大角梁。侧山檐为单昂四铺作,蚂蚱形耍头。廊内,为了采光方便,明间施四扇四抹隔扇门,次间各施两扇隔扇门。
进入主殿内部,梁架架构为三椽栿压接前剳牵用三柱。三椽栿上由驼峰加大斗来支撑平梁,支撑点略向内位移,并不在槫缝处,而驼峰间施以顺身串,平梁上蜀柱叉手丁华抹颏拱承脊槫,槫下蜀柱间连接顺脊串。主梁栿两外侧由丁栿承山架梁,底栿与下平槫形成交圈,承载歇山披厦。翼角使用隐角梁方式,大角梁平置由转角铺作里转承托,尾部压在交圈之下。斗拱铺作里转,均为偷心造,前檐一跳华拱承剳牵,补间两跳华拱上出挑杆散斗承下平团;后檐里转,一跳华拱托踏头承栿,补间同前檐;侧山同后檐。
总之,白玉宫的主要看点,就是这座歇山主殿,虽经历后代的多次维修,但它还是基本保留了金代的建筑风格。另外后殿也是个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的带前廊的悬山小殿,前廊斗拱清代风格浓厚。还有在一进院的山门内两侧还有多通碑碣,记录了白玉宫的历史维修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