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触网基础知识

(2012-05-04 10:19:55)
标签:

杂谈

一、解释概念
1)驰度:当悬挂点不在同一水平面时,由导线弧线最低点分别到两悬挂点的垂直距离称为悬挂点的弛度
2)斜驰度:连接不等高的两悬挂点A,B。再引一条与AB平行且与导线所形成的曲线相切的直线,并过切点C绘一条铅垂线与AB在D点相交,则线段CD的长度就称为斜驰度。
3)全补偿链形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下锚处均装设补偿装置。
4)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两端设补偿装置,而承力索两端为硬锚。
5)经济跨距:单从经济观点考虑问题所决定的跨距。
6)技术跨距:单从技术要求决定的跨距,是根据接触线在受横向水平力(如风力)作用时,对受电弓中心线所产生的许可偏移而决定的。
7)中心锚结:设在锚段中部的称为中心锚结。
8)锚段关节:相邻两个锚段的衔接区段(重叠部分)称为锚段关节。
9)侧面限界:在设计中,由接触网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称为支柱侧面限界,用Cx表示,一般取2.5m。
10)受风偏移:架空导线在风的作用下要偏离其起始位置,称为受风偏移。
11)张力自动补偿装置: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承力索内,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的装置。
12)a,b值:a:接触线之字值(mm),b:接触线受风偏移值(m)。
二、简答
1)计算负载的决定有哪些?
   答:1,垂直负载,包括自重负载和冰负载。2,水平负载,包括风负载和由吊弦横偏造成的水平负载。承力索,接触线的之字力和曲线力以及下锚力。
2)接触网设计中所用到的气象资料有哪些?
   答:1,大气温度  2,最大风速  3,覆冰厚度   4,雷电活动资料  5,用于确定设计计算的其他气象资料。
3)划分锚段的意义及依据是什么?
  答:1,划分的意义有:加补偿器;缩小机械事故范围;使吊弦的偏移不致超过许可值以及改善接触线的受力情况等。 2,划分依据为: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使接触线内所产生的张力增量不超过规定值。
4)受风偏移和最大跨距有什么关系?
答:1,在直接曲段上,接触线以等之字布置时
 
 
2,在曲线区段上
 
 
3,在缓和曲线上   
其中lo----缓和曲线长度(m); lx----由直缓点至观测点的长度;(m)R----曲线半径。
5)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答:1,支持装置的作用:把导线悬挂到支柱并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是一套中间装置。2,定位装置的作用:根据技术要求,把接触线进行横向定位,使导线在水平面上相对于受电弓中心保持在所需求的位置上。
6)隧道内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是什么?答:1,跨距应根据线路情况,悬挂类型,既有隧道断面及悬挂安装形式等因素确定;2,隧道内平面布置应与隧道外的平面布置相配合;3,跨距布置应尽量均匀;4,定位点的配置及拉出值的选定,应考虑外轨道超高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不需调整,仍能保证接触线对受电弓中心的水平偏移不超过450mm; 5,隧道内锚段关节及中心锚结的位置应根据隧道所在区间的平面布置确定。
7)锚段关节分为哪几种?
  答:1,仅在机械分段作用的非绝缘锚段关节;2,不仅起机械分段作用,同时又起同相电分相作用的锚段关节称为绝缘锚段关节; 3,带有中性嵌入段,既起机械分段的作用,又具有电分相功能的称为电分相锚段关节。
8)中心锚结的作用是什么?
  答:1,在一个锚段实行两端补偿时可防止补偿器向一侧滑动,特别是在具有坡度的线路上,设置中心锚结更显得必要,其作用和效果也愈加明显;2,缩小事故范围,当中心锚结的一侧接触线发生断线时,不致影响另一侧的接触网,且容易排除事故及易于恢复正常运行。
9)供电与分段的意义是什么?
  答:供电的目的是使机车运行,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缩小停电事故发生的范围,要进行分段。
10)张力补偿的要求有哪些?
  答:1,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2,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线索内的张力迅速发生变化时,补偿装置还应有一种制动功能。
三、问答题
接触网存在的改进措施。(材料和结构)
  答:1,从导电性能考虑,实现了承力索与接触线的并联供电。(铜银接触线,铜或铜合金承力索,整体吊弦取代普通吊弦,与悬挂相配套) 2,硬点:消除集中重量。(1)带中性嵌入段无电接触网(绝缘锚段关节)取代电分相;(四、五段取代电分段)(2)轻质材料的应用,铝合金;(3)无交叉线岔取代交叉线岔;(4)使用定位器。3,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限位定位器的采用。
四、软横跨的预制计算步骤(负载计算法)
(1)绘制软横跨结构图;
(2)确定与计算有关的各种参数:1〉确定各悬挂点的垂直负载;2>确定线路的结构参数;3>选取软横跨的最低点;  4>计算出各横承力索的分段长度;  5>确定横承力索的总长;  6>确定最短吊弦;  7>确定上下部定位索长度。
(3) 假定最低点,确定T和Y,根据Y值大小判断最低点的位置。
(4) 确定分段长度及它的总长。
补充:
1.接触网的设计程序三个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
2.最大风速Vmax的计算方法:1、平均法;2、变通法;3、数理统计法。
3.等高悬挂驰度的计算公式:F=
4.消除上拔力的方法是:加大跨距或降低悬挂点高差。
5.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
 
-------负载为q,张力为T,大气温度为t, E为弹性系数, S计算横截面积,a为线胀系数   , lD当量跨距。
6.最大跨距应注意两点:1,按照最大风偏移值决定跨距,在某些风压较小的地区或线路区段,其计算跨距可能大于70m,但跨距值过大时,特别是在接触线许用张力偏小的情况下,沿跨距内的弹性将出现较大的差异,故造成跨距中的磨耗加剧,使之维修工作增加,并缩短了接触线的使用寿命,效果是不好的,因而目前我国最大跨距用65m,2,在风压相同的地区或线路区段,当遇有最大曲线半径的时候,由于比较大,其结果计算出的跨距值大于直线区段上的跨距值,在这种情况时最大跨距Lmax亦不应超过直线区段上的值,一般就取直线区段上的最大值
7.接触网的平面设计是接触网设计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工程的重要依据。
8.区间支柱的平面设计:
区间的支柱布置,一般先从车站两端的锚段关节处开始。如若区间支柱布置早于站场的支柱布置,此时车站两端应预留锚段关节位置,并且保证该处有调整变动的可能性。支柱布置应尽量用最大跨距,且相邻跨距差不大于小跨距的25%。
9.设计一个建造于天然地基上的基础,应具备三个条件:1,基础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2,基础有良好的稳定性;3,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10.高速接触网的技术特征:
1>全补偿悬挂结构;2>整体吊弦;3>设置附加预弛度;4>锚段关节; 5>轻型定位器;6>减小接触线坡度;7>采用自动过电分相装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华健
后一篇:一句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