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权运动女性回家公理力杂谈 |
分类: 专题探讨 |
http://s14/middle/60f278acga0c0313386dd&690
该不该鼓励女性回家?——(五)女性为何要回家?
文:公理力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全部历史诉求之一,就是要求女性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生活。现在提出女性回归家庭,不是逆历史的潮流而动吗?!这是任何女性回家倡导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前面对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国外的女权运动、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女权运动的误区等四个问题已经进行了简单回顾和讨论,现在是回答“女性为何要回家?”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通过前面的讨论,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目前中国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家庭地位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而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简单说来,女性家庭主导地位的取得和社会平等地位的不可逆转是女性回归家庭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至于女权运动,抛开误入歧途的当代性解放跑偏现象不谈,女性解放的历史潮流已经“奔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不能由这个运动自身来重新审视、评价和反思在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的高度和合理成果的界限,将有损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也必然危及女性群体自身的根本利益。当然,如果这个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回到母系社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现代文明进步,特别是通讯和传媒科技发展导致回家的基本概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回家意味着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隔离。在不久前私人电话尚不普及,更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年代,就足以显示这一重大缺点。相反,现代意义上的回归家庭,有电脑和互联网、电视、手机、GPS及其他个人通讯和传媒终端,再加私人轿车等快捷现代交通工具等技术手段,足以保障与社会生活的“无缝”连接!回家与外出工作相比,不但不会影响社会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由于拥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反而更有利于强化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这也是现代宅文化成为一个时尚方向的重要基础。
因此,倡导女性回归家庭,不是找回男性尊严的需要;不是为了让女性脱离社会生活,而成为百分之百的家庭“煮妇”的狭隘目的;也不是以牺牲女性任何自身利益为代价的权宜之计。其基本理由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
女性自身的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回归家庭提供了社会文明基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不可逆转,以及社会文明和法规对性别歧视的拒绝,都为女性安全回家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依靠职场打拼赢得尊重和权益的需要日益弱化。而回归家庭,可以将女性从工作与家务的双重压力下进一步解放出来,是对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的一种关怀举措!因此也是进一步改善女性自身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
2]
女性回家是性别角色的客观需要。女性身体柔弱、生理需求复杂、感情世界丰富多彩等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特征决定了女性更适合于回归家庭。与大多数职场竞争让女性处于劣势境地不同,家庭是女性发挥特长的最佳领地。女人耐心细致,爱美整洁,文静贤惠,生活情趣浓厚,温良有爱心,是为孩子、丈夫和老长辈营造温馨舒适家庭生活的当然人选。
3]
女性回家是实现高质量家庭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是人生的宁静港湾。人生幸福指数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美好家庭生活这个基本条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家庭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温馨的家庭离不开整洁优雅、井然有序的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支撑,而这一切,没有一个有闲的女主人是很难实现的。
4]
女性回家是是缓解就业压力过大这个社会矛盾的需要。社会生产发展的大趋势是对劳动力需求的日益下降。中国这个人口超级大国始终存在就业压力和矛盾。倡导有条件的部分女性回家也是缓解这个社会矛盾的需要。而女性就业难度大,薪酬不高等现实问题,也形成女性回家的部分动因。
[全文完]
“该不该鼓励女性回家?”连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