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研究 第四章 唐人诗论

(2011-10-26 11:38:10)
标签:

杜甫

唐帝国

戏为六绝句

中兴间气集

二十四诗品

杂谈

分类: 汉语言文学

第四章  唐人诗论

一、选择题

1、唐人诗论研究专著的有王昌龄《诗格》皎然《诗式》司空图《诗品》

2、唐人选唐诗十种: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元结《箧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令狐楚《御览诗》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韦縠《才调集》佚名《搜玉小集》

3、《本事诗》的编者是晚唐孟棨

4、首开“论诗绝句”这一诗论形式的是杜甫《戏为六绝句》

5、在王昌龄的基础上提出“兴象”说的是殷璠

6、学术界一般认为上官仪诗歌对偶的话出自其著作《笔札华梁》

7、上官仪的“六对”、“八对”中所举的对偶方式,实为十种:正名对或的名对、同类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边珠对、联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

8、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论诗之说,主要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9、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10、杜甫“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称的是陈子昂

11、李白的诗论观点是自从建安以来,绮丽不足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2、“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别裁伪体亲风雅”,风雅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14、诗中有法始于杜甫

15、殷璠《河岳英灵集》盛唐时代的名家诗选。

16、殷璠论诗的品评标准:重雅尚奇标举风骨

17、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的是安史之乱后的诗歌。

18、《中兴间气集》选录标准:强调“体状风雅”“理致清新”

19、生活在盛唐和中唐之际的诗僧皎然,是清淡风格的代表。他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20、《诗式》的编者是皎然(原名谢清昼,有《杼山集》)

21以禅解诗,致力于艺术规律,提出了意境说和象外说的诗评家是皎然

22、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的分界线,此前,开元、天宝时期,唐朝保持着强盛局面;此后,唐帝国从顶峰上跌落下来。

23、元结论诗,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其论诗作品有《箧中集序》《二风诗论》

24、“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唐人司空图论诗所推崇的境界。

 

 

 

二、名词解释

1、《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为著名的一组论诗绝句。这组诗共六首,诗题虽自称“戏为”,实际上却是十分认真严肃的诗歌评论之作。前三首是评论具体的作家,后三首提示论诗宗旨,是针对当时诗坛的实际情况有感而发的。其中论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看待前代作家的诗歌创作;二是别裁伪体与转益多师。

 

2、论诗序跋

  论诗序跋主要指唐人为诗文所作序跋中涉及的诗歌评论,这是古代诗学评论的一种很常见的方式。

 

3、论诗书札

  论诗书札指在友朋之间的书信中发表的论诗意见。最著名的是白居易《与元九书》。

 

三、作品阅读

四、简答题

  1、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司空图是晚唐重要的批评家,他的《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

 

2、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诗论发展中上有什么贡献?他所标举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审美标准?

主要贡献反映在三个方面:

(1)区分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意境;

(2)比喻的品题方法;

(3)标举“韵外之致”和“象外之象”。

审美标准:司空图指出,好的诗歌,给人的美感,应当不止停留在诗歌语言的表面上,其所表现的情景,使人感到贴近而不浮浅,深远而含蕴不尽,具有“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即耐人寻绎体会的言外的韵味,这样的诗,才称得上是“醇美”和“全美”。

 

  3、王昌龄的《诗格》,主要谈到了诗歌理论的哪些内容?

(1)论立意。王昌龄论诗,首重立意,立意是比声律对偶这些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要求。

(2)诗有三境。王昌龄所谓境,是指诗人在构思过程中在脑海中所涌现的意象或境界。他提出诗有物境、情境和意境三种境。

(3)诗有三格。“诗有三格”主要讲的是用思的问题:生思、感思、取思。

(4)情景相兼。物色即是景,意兴即是情。景与意惬,则好诗自出。

(5)十七势。王昌龄的《十七势》,主要谈论诗歌尤其是五言古诗的章法、句法、结构等问题,同时,也涉及诗歌的表现方法。

 

4、皎然的《诗式》主要提出了哪些诗歌理论?

(1)四深说。一是体势,指的是诗歌的总体风貌和结构布局;二是作用,是指作者创作时的思维活动,即构思;三是声对,即声律对偶;四是用事,即运用典故。

(2)五格说。第一格不用事;第二格作用事;第三格直用事;第四格有事无事;第五格有事无事情格俱下。

(3)取境说。取境是要求诗人通过形象思维,对外界物境中获得的情觉、印象、情绪、意念等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创造出真于情性、合乎自然的艺术美。

(4)采奇象外说。

(5)复古通变说。主张创新变化,反对依傍模拟古人,复古和通变均应重视。

 

5、《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体现了陈子昂怎样的诗歌主张?

(1)肯定了风雅和汉魏诗歌的优秀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

(2)标举“风骨”、“兴寄”。

 

  6、李白诗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以“大雅正声”为标准建构诗歌和文学的发展历程。

(2)创作上反对雕饰,崇尚清新自然。

 

7初唐诗论[h1] 的特点。

  (1)诗歌的审美标准逐渐变化,由崇尚齐梁的浮艳转向强调风骨兴寄。

  (2)出现了若干探讨诗歌技巧的诗格类著作。

 

8盛唐诗论[h2] 的特点。

  (1)手眼俱高。

  (2)大力提倡风骨,反对南朝以来的柔靡诗风。

  (3)文质并重,强调转益多师。

  (4)重视立意,标举兴象。

 

9、中唐诗论[h3] 的特点。

  (1)强调裨补时政的美刺教化理论的兴盛。

  (2)论诗标准的多元化。

  (3)诗歌创作技巧的理论化。

 

10、晚唐诗论[h4] 的特点。

  (1)诗教理论的渐趋衰落。

  (2)对诗歌风貌特征的区分和把握更趋细密。

  (3)诗格类著作大量出现。

 

11、白居易美刺讽谕论诗主张。

  (1)强调六义和风雅比兴。

  (2)纵论周秦以至唐代的诗史,指出诗道崩坏的历程。

  (3)提出“为时”、“为事”的创作目的。

  (4)提倡讽谕诗。

 

 


 [h1]上官仪《笔札华梁》、元競《诗髓脑》、崔融《唐朝新定诗格》

 [h2]王昌龄《诗格》、李杜论诗诗、殷璠《河岳英灵集》

 [h3]元结《箧中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皎然《试式》

 [h4]司空图《诗品》、韦庄《又玄集》、韦《才调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